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家家户户都要欢度这个节日 。每逢春节前夕,家家都会张灯结彩、鞭炮声不断 。此外,还有吃年夜饭、挂灯笼等丰富多彩的习俗 。春节风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样 。
1、祭祖和守岁
祭祖是中国传统风俗之一 。传说上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大蛇,名叫年,人们就在腊月二十四祭祖,后来年兽不敢出来害人 。每逢此日,人们就把年杀了 。后来年兽被人打败后,怕年跑到别人家去作恶,就把年杀了 。年不敢出来作恶,于是被称为“辟岁” 。后来人们过了腊月三十晚上把屋子里灯火通明,还要放爆竹和烟花爆竹祭祀祖先、感谢神灵(“岁”与“无”同音)来驱除凶灾 。所以我们说的守岁是一种非常隆重的活动 。
2、迎春花灯节
“春回大地万物苏,家家有彩灯 。”每逢新春佳节,民间都会张灯结彩,共庆佳节 。古人认为灯是万物之灵所化 。张灯结彩与“春”字谐音,因此古人把新年称为“灯节”,春节时就会张灯笼、点灯盏、燃烛炮、放烟花等 。此外也有的有祭拜神灵的习俗:春神为百鬼之王 。相传他死后在正月初一夜要在自己的家中焚香祈祷上天保佑他一路平安、生财发福等,故民间又称祭百神为焚香之节、百家之节之类 。“万盏花灯迎春节”一说始于宋代,这一习俗在明清时期更加兴盛 。
3、放鞭炮
鞭炮是最古老的礼节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在汉代就已存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过年放鞭炮,有以爆竹迎新年之意 。到了宋代就已经很盛行 。到了明清时期,春节放鞭炮之风更盛,已成一种独特的节日习俗 。据考证,从明代开始每年的除夕都要燃放爆竹,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年间才停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