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唯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简注
十年 , 苏轼第一位妻子王弗卒于治平二年(1065) , 至此时已十年 。两茫茫 , 生者与死者处于不同的世界 , 彼此音讯渺茫 。千里二句 , 谓亡妻身处千里之外的孤坟 , 其凄凉的心情无处诉说 。幽梦 , 梦境隐约 。轩 , 有窗的小屋子 。料得二句 , 谓亡妻一定会在月夜孤坟中伤心断肠 。短松 , 矮小的松树 。
散绎:
你我夫妻生离死别十年矣 ,
音讯隔绝两处茫茫无消息 。
纵不思想起 , 深情难忘记 。
孤坟隔山川 , 无处可倾诉 。
想来你是孤寂凄凉愁无际 。
你我若相逢 , 也应不相识 ,
风尘满面我已老 , 两鬓星星也 。
昨夜睡梦中 , 分明见到你 。
人在小窗前 , 晨起正梳洗 。
默默无言相对只有泪如雨 。
月夜静悄悄 , 矮松月下立 。
遥知此际年年是你断肠时 。
品读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 , 时苏轼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他悼念第一位妻子王弗的词作 。
这是以“豪放”著称的词人展现其“婉约”情怀的一首名作 。不过 , 要说这完全是一首“婉约词” , 只怕也未必然 。
唐孟棨《本事诗》载 , 有幽州张姓孔氏妻 , 从墓中出 , 赠其夫诗曰:欲知肠断处 , 明月照孤坟 。苏词明显用了这语意 。诗中所谓“肠断”者 , 分明是指死后孤处坟中的妇人 , 而非活着丈夫 。
因而 , 苏词中“千里孤坟 , 无处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及“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等句 , 无论是就用典言 , 还是就上下文语意言 , 也都是指亡妻王弗 , 而不是苏轼自身 。因为“尘满面 , 鬓如霜”是自己 , 那么“不识”者当指亡妻不识自己;而“料得”的主语是自己 , 则所料者当是亡妻的情形 。
所以 , 这并不是单方面的“悼念”之词 , 而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一次感情交流 , 死者也被当成了感情实体 。
据此 , 此词的意脉如下:
上片从自己的难忘 , 说到亡妻独处孤坟之凄凉无诉;然后假设相逢 , 从亡妻“应不识”说到自己相貌处境 。
下片从自己幽梦还乡 , 说到亡妻梳妆;然后达到全词的高潮 , 即二人对坐 , 万语千言说不出 , 默默无语泪千行;最后梦醒思量 , 料得亡妻也在彼处肠断 。
全词情意深沉 , 婉约而多思 , 笔势一来一往(自己 , 亡妻;聚 , 散;生 , 死) , 场景不断变幻跳跃 , 却又萦回不断 。尤其是以死者的凄凉 , 肠断来反衬抒情主人公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 其艺术效果是极其强烈的 , 这是把豪放的笔力运用于婉约的情境之中 , 所以感人至深 。就情境而言 ,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婉约词;就笔力而言 , 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首豪放词 。
-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原文
-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注释 管宁割席翻译和原文
- 为什么盗墓不能父亲和儿子一起,而是得舅舅和外甥组合?
- 娱乐圈有哪些明星结婚生子十分迅速的?
- 表达心存感激的句子 感激的话怎么发朋友圈
- 关于晴天的唯美句子 形容天气晴朗的句子唯美
- 描写彼岸花的唯美句子 彼岸花的诗句有哪些
- 雾霾的早晨经典语录 关于雾霾的唯美句子
- 句句深入人心的经典句子 很短但深入人心的句子
- 回家的感觉的简短句子 回家的心情说说发朋友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