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戏曲有怎样灿烂悠久的历史?从先秦的歌舞、古优到宋杂剧与金院本,再到新中国建国后的“百花齐放”,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嬗变 。汉百戏、唐弄参军、宋杂剧、元杂剧、明清传奇……每一种新的戏曲形式的产生都是一种进步,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相信,戏曲一直在向前发展,如细流涓涓,似江潮涌动 。
《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思凡》等名剧人们耳熟能详,它们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奇葩,让我们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这就是戏曲的魅力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一个个戏曲人物形象饱满,鲜活生动,脍炙人口 。
传奇圣手汤显祖、戏曲理论家李渔、伶界大王梅兰芳、叫天……昆曲泰斗俞振飞、武生宗师杨小楼、江南活武松盖从古至今,我们总会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这些文化巨人身上——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世,但有着精细的文笔、精湛的技艺和高洁的人品,他们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因为,他们选择了戏曲,戏曲也选择了他们 。
为什么在戏曲舞台上花旦永远是二八佳人,刚出道的老生上了台就得挂髯捋须地成了“老相爷”、“老员外”?为什么说“宁穿破,不穿错”?为什么说“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为什么白娘子和许仙游湖遇雨,舞台上根本没有船,但观众可以相信他们人在舟中?还有,地方性的区域文化对戏曲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戏曲是一门读不尽的艺术,本书将引领你走进戏曲艺术的殿堂,绘声绘色地解读这些疑问 。
戏曲,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它既有智者的睿智深沉,又有老者的从容豁达,还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众所周知,戏曲结合现代化元素,戏曲电视剧和戏曲电影越来越繁荣,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戏曲网站又应运而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国戏曲如一枝春意盎然的红杏,蓬勃着生机和活力 。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身边也从不缺少戏曲,就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戏曲之美,用一颗纯真的心去感悟戏曲之美!
就我们陕西而言有秦腔(广为流传于西北五省)、碗碗腔、眉户、关中道情、弦板腔、花鼓戏、阿宫腔、汉调二黄、曲子等 。
甘肃分别为秦腔、陇剧、曲子戏、民勤曲子戏、陇南影子腔、玉垒花灯戏、灵台灯盏头戏、高山戏、半台戏、“南木特”藏戏 。
宁夏秦腔、中卫道情、青海平弦、青海孝贤、太平秧歌等 。
新疆有新疆曲子剧
青海有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
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
- 迎国庆爱中华的诗 国庆节古诗大全
- 二步台阶风水
- 适合小学生讲的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
- 中式风格家装,追求家居古典美,传承了中华千年文化!
- 你知道哪些日常的礼仪规范?
- 有哪些关于清明节扫墓的诗词?
- 如何普及医学急救知识?
- 老外中元节烧纸钱,是否是中华传统文化开始慢慢得到世界其他地区的认可和传播?
- 桂林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
- 1977年的中华香烟多少钱一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