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脑膜炎 脑膜炎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 。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

科普脑膜炎 脑膜炎

文章插图
脑膜炎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 。
脑膜炎症状
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的感染有四种最常见的病原体:
1、病毒;
【科普脑膜炎 脑膜炎】2、细菌;
3、结核菌;
4、真菌(霉菌) 。
感染这四种病原体后,绝大多数人起初都有相同的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跟感冒十分相似,因此往往被人忽视,以为自己只是感冒,喝水、休息或吃点感冒药就能好 。
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此时人会变得全身发软无力、精神委靡,到了这个阶段,病情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 。如果患者再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表明脑实质受损,抢救起来十分棘手,通常都是非死即残(瘫痪) 。
引起脑膜炎的原因
细菌性脑膜炎
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 。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 脑膜炎菌) 。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 。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它们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
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 。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
病毒性脑膜炎
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
隐球菌性脑膜炎
可由真菌引起 。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 。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类型随患者之年龄而异 。在青少年患者中以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 。该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后,大多数只引起局部炎症,成为健康带菌者;仅小部分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细菌可从上呼吸道粘膜侵入血流,结核性脑膜炎并在血液中繁殖,到达脑脊膜后引起脑膜炎 。在冬春季可形成流行,称为流行性脑膜炎 。
新生儿脑膜炎
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肠杆菌,感染多来自产道 。由于体内缺乏能中和病菌的IgM,入侵的大肠杆菌得以繁殖而致病 。
流感杆菌脑膜炎
多见于3岁以下之婴幼儿 。肺炎球菌脑膜炎在幼儿和老年人常见,其中幼儿的脑膜感染多来自中耳炎,而在老人则常为大叶性肺炎的一种并发症 。
脑膜炎的病理生理
肉眼观,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病变严重的区域,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着脑沟脑回,以致结构模糊不清,边缘病变较轻的区域,可见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 。在渗出物较少的区域,软脑膜往往略带混浊 。脓性渗出物可累及大脑凸面矢状窦附近或脑底部视神经交叉及邻近各池 。由于炎性渗出物的阻塞,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