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辛、苦、咸 , 非寒 。有小毒 。归心、脾经 。
硝石【本经原文】味苦寒 , 主五脏积热 , 胃张闭 , 涤去蓄结饮食 , 推陈致新除邪气 , 炼之如膏 , 久服轻身 。
朴硝【本经原文】味咸、苦、寒 。主百病 , 除寒热邪气(应该为硝石的功效 , 可能存在错简可能) , 逐六府积聚 , 结固留癖 。能化七十二种石(应该为硝石功效 , 可能存在错简) 。炼饵服之 , 轻身神仙 。”
张锡纯曰硝石即焰硝 , 俗名火硝 。味辛微咸 , 性与朴硝相近 , 其寒凉之力逊于朴硝 , 而消化之力胜于朴硝 , 若与皂矾同用 , 善治内伤黄胆(因为利尿的作用 , 清积热、利小便) , 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即石淋).
6、中药硝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1-3g , 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 , 研末点目、吹喉 , 或水化外敷 。
7、中药硝石的使用注意
体弱及孕妇禁服 。忌火 。
8、中药硝石的临床应用配伍
文献综录
1.《本草衍义补遗》:“硝 , 善消化驱逐 , 而《经》言无毒 , 化七十二种石 , 不毒而化之乎?以之治病 , 以致其用 , 病退则已 。”中病即止 , 不可久服 。
2.《纲目》:“朴消属水 , 味咸气寒 , 其性下走 , 不能上升 , 阴中之阴也 , 故惟荡涤肠胃积滞 , 折治三焦邪火;硝石属火 , 味辛带苦微咸 , 而气大温 , 其性上升 , 水中之火也 , 故破积散坚 , 治诸热病 , 升散三焦火郁 , 调和脏腑虚寒 。与硫黄同用则配类二气 , 均调阴阳 , 有升降水火之功 , 制冷热缓急之病 。煅制礞石 , 则除积滞痰饮 。盖硫黄之性暖而利 , 其性下行 , 硝石之性暖而散 , 其性上行 , 礞石之性寒而下 , 硝石之性暖而上 。一升一降 , 一阴一阳 , 此制方之妙也 。《雷公炮炙论·序》云 , 脑痛欲死 , 鼻投消末 。是亦取其上升辛散 , 乃从治之义 。《本经》言其寒 , 《别录》言其大寒 , 正与龙脑(冰片)性寒之误相似 。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 , 况此物得火则焰生 , 与樟脑(辛热归心经)、火酒(烈酒)之性同 , 安有性寒大寒之理哉!”
3.《本草述》:“硝石之用 , 时珍谓其从火主升而散 。若然 , 是主气分之邪热 , 不同于朴硝入血也 。其云升而散者 , 水中之火 , 自上升以为散也 。审比义 , 则知硝石之宜于何等证矣 。据方书 , 中暑于来复丹中用之 , 治伏暑泄泻如水者;又二气丹同
硫黄 , 治中脘痞结 , 或呕或滞者;又同硫入大黄龙丸 , 治身热头疼 , 状如脾寒 , 或烦渴呕吐 , 昏闷不食者 。合此三证以参之 , 而推类以尽其变 , 庶于硝石可以悉其功 , 不致误投而罔济矣 。”
4.《本经逢原》:“详《本经》治五脏等证 , 皆热邪固积 , 决非硝石所能 。”“硝石 , 《本经》主百病 , 除寒热邪气 , 逐六腑积聚 , 结固留癖 , 能化七十二种石 。诸家本草皆错简在朴硝条内 , 详化七十二种石 , 岂朴硝能之?”
- 马齿苋怎么吃营养价值好哪些人不适合吃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 好运会与你不期而遇是什么意思 不期而遇是什么意思
- 乒乓球浮与沉的实验原理 乒乓球浮与沉的原理
- 白醋作用与功效?
-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皂角刺的作用
- 胡黄连比黄连多了一个字多了两个功效请详细阅读下文 胡黄连功效与作用功效
- 白话中药五灵脂 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点
- 中药熊胆的研究妙用 熊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 与艾滋病人共用餐具会传染吗
- 描写端午节的经典诗句 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