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已经不知所踪…那么有没有传国玉玺盖印的圣旨传下来呢?

一、和氏璧跟传国玺是两码事 。
璧是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没法磨成方形的玉玺 。一些古人比如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称“以礼制考之,璧五寸而有好,则不得复刻为玺,(李斯磨和氏璧作传国玺)此说谬矣 。”
二、秦传国玺是蓝田玉制作的,方四寸,王莽被杀于渐台后为商人杜吴所得,献给王宪,后又为校尉公宾所得,献给李松,李松将其献给更始帝的大司马谢禄 。更始帝被赤眉军所掳,传国玺落入刘盆子手中 。建武三年刘盆子降于刘秀,传国玺遂再入汉室 。
三、189年张让、段珪劫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出逃,仓皇间不及携带传国玺 。后来张、段两人被杀,少帝返回长安,得天子、皇帝等六玺于宫中,但传国玺自此灭失 。
四、曹魏和西晋都曾自制传国玺 。西晋玺历经前后赵、冉魏,冉魏灭亡后流入东晋 。王导之子王彪之辨认,并非始皇玺 。这枚西晋玺后来不知所终 。
五、南北朝流传的是前燕慕容儁和后秦姚苌仿造(伪造)的传国玺 。慕容氏传国玺传承顺序:冉魏灭亡,西晋玺流入东晋→前燕慕容儁自造“传国玺”→前秦→西燕→东晋→宋→齐→梁→北齐→北周→隋姚氏传国玺传承顺序:姚苌攻打前秦,俘获苻坚,索要传国玺,未得(落入西燕手中)→姚苌自造“传国玺”→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得之→宋→齐→梁→陈→隋
六、隋末慕容、姚秦二玺被隋炀帝携至扬州 。隋亡后,萧皇后携带二玺流亡突厥,贞观四年归唐,将二玺献给唐太宗 。唐太宗鉴定二玺非始皇玺,弃之不用,自制“受命玺”,玄宗时更名“承天大宝” 。
七、唐亡,“受命玺”为后梁、后唐所得,后唐末帝李从珂携而自焚 。
【传国玉玺已经不知所踪…那么有没有传国玉玺盖印的圣旨传下来呢?】八、后晋石敬瑭自制“传国玺”,为辽所得 。金灭辽时天祚帝出逃,遗之于桑干河中 。多年后被人发现,献给元朝太师木华黎 。至元三十一年木华黎曾孙硕德去世,其妻因家贫,令家人持玉玺出售,被御史中丞崔彧购得,进献给阔阔真皇太后 。当时以为这是始皇玺,后鉴定为伪 。
九、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陕西鄠县人毛志学在泥河滨掘得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色白微青,螭纽 。陕西巡抚熊翀以为传国玺复出,但后来被鉴定为伪,弃之未用 。这枚玉玺可能是唐朝失踪的慕容氏或姚氏“传国玺”之一 。
十、1635年皇太极迎娶林丹汗遗孀囊囊福晋,囊囊福晋将林丹汗的一枚“传国玺”献给皇太极 。但这枚玉玺实际上是元朝的“制诰之宝”白玉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