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吴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古今研究吴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 , 止痛 , 咳逆寒热 , 除湿血痹 , 逐风邪 , 开腠理 。”
2、《名医别录》:“主去痰冷 , 腹内绞痛 , 诸冷、实不消 , 中恶 , 心腹痛 , 逆气 , 利五脏 。”
3、《药性论》:“主心腹疾 , 积冷 , 心下结气 , 疰心痛;治霍乱转筋 , 胃中冷气 , 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 , 冷食不消 , 利大肠拥气 。”
4、《本草备要》:“润肝燥脾 , 温中下气 , 除湿解郁 , 去痰杀虫 , 开腠理 , 逐风寒 。治厥阴头痛 , 阴毒腹痛 , 呕逆吞酸 , 痞满噎膈 。食积泻痢 , 血痹阴疝 , 痔疾肠风 , 香港脚水肿 , 口舌生疮 , 冲脉为病 , 气逆里急 。”
5、《本草拾遗》:“杀恶虫毒 , 牙齿虫匿 。”
6、《本草便读》:“散厥阴之寒 , 辛苦疏肝降冷浊;燥脾家之湿 , 芳香治呕愈寒疼 。故疝瘕香港脚相宜 , 而郁结饮邪亦效 , 吞酸胸满能导以下行 ,  癖奔豚可用其温散 。”
7、《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 。治腹痛 , 肾气 , 脚气 , 水肿 , 下产后余血 。”
【中药古今研究吴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8、《本草乘雅半偈》:“主温中 , 下气 , 止痛 , 除湿血痹 , 逐风邪 , 开腠理 , 咳逆 , 寒热 , 杀三虫 。”
9、王好古:“治痞满塞胸 , 咽膈不通 , 润肝燥脾 。”
10、《本草崇原》:“主治温中下气 , 止痛 , 除湿血痹 , 逐风邪 , 开腠理 , 咳逆寒热 。”
中药古今研究吴茱萸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11、《本草纲目》:“开郁化滞 。治吞酸 , 蹶阴痰涎头痛 , 阴毒腹痛 , 疝气 。”
12、《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厥阴经 , 功专温中下气 。得干姜治吞酸;得黄连、白芍治赤白下利;得茯苓治痰饮 。惟损气动火 , 昏目发疮 , 病非寒滞有湿者勿用 。”
13、《本草分经》:“辛苦大热 , 疏肝燥脾 , 温中下气除湿 , 去痰解郁杀虫 , 开腠理逐风寒 , 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 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 , 利大肠壅气 , 下产后余血 , 汤泡去苦汁用 。”
14、《本草经解》:“主温中下气 , 止痛 , 除湿血痹 , 逐风邪 , 开腠理 , 咳逆寒热 。(泡焙用)”
15、《本草经集注》:“主温中下气 , 止痛 , 咳逆 , 寒热 , 除湿血痹 , 逐风邪 , 开腠理 。去淡冷 , 腹内绞痛 , 诸冷、实不消 , 中恶 , 心腹痛 , 逆气 , 利五脏 。根∶杀三虫 。”
16、《本草蒙筌》:“主咽嗌寒气 , 噎塞不通 。散胸膈冷气 , 窒塞不利 。驱脾胃停寒 , 脐腹成阵绞痛 。逐膀胱受湿 , 阴囊作疝剜疼 。开腠理 , 解风邪 。止呕逆 , 除霍乱 。仍顺折肝木之性 , 治吞吐酸水如神 。厥阴头疼 , 引经必用 。气猛不宜多食 , 令人目瞪口开 。若久服之 , 亦损元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