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所要了解的CAC、LTV、PBP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 )


可以看到,哪怕只是简单的CAC也有非常多的学问和维度,所以在创始人、FA、VC、PE之间,其实可能会有很多“坑”或者不同的表达方式 。现在有的投资人只会问你,用户获取成本是多少,他们自己可能也不会把各种渠道和各种情况分析得那么透彻,于是这里就可能存在DD(尽职调查)不到位的问题 。当然,最可怕的还是创始人自己概念不清,而采取了错误的发展策略 。
LTV
LTV本身的复杂性和预判难度就会高一些 。
简单来讲,如字面意思,LTV就是获取的用户能够为公司带来的总价值 。但在计算的时候也有如下问题需要注意:
很多人用“收入”来计算LTV是错误的,LTV应该用毛利来计算,因为你要衡量的是你花出去的钱到底能不能赚回来,所以要用真正赚到手的钱来计算 。
计算LTV要考虑到用户的流失率,即必然不是所有用户都会一直使用一家公司提供的某种服务 。如果公司在1月份获得的100家客户,在2月份仅剩下90家,则月流失率(ChurnRate)为10%,相对应的留存率为90% 。当然对于留存率来说,还有一个复杂的CohortAnalysis表格专门来分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在之后的文章中会专门介绍) 。
如果要把用户购买频次或客单价的变化也考虑进来,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和难以准确判断了 。这里也可以合理的参考历史数据,得出一个HistoricalLTV,即历史上已经发生了的某个客户的连续购买所带来的总利润额 。
所以LTV相对准确的计算公式是:
(某个客户每个月的购买频次*每次的客单价*毛利率)*(1/月流失率)
其中的“1/月流失率”是得出平均每个客户在该平台能够留存的总时长是多少月 。市场普遍认为LTV>CAC的时候公司是有可能性的,LTV<CAC的时候模式是无意义的,而LTV/CAC=3的时候是公司最能健康发展的(小于3说明转化效率低,大于3说明在市场拓展上还太保守) 。
PBP
PBP的意思是花出去的用户获取成本可以在多长时间内回本 。
如果忽略PBP(回收期),哪怕LTV>CAC公司也可能会出问题 。一般市场上认为,PBP在一年以内为佳,因为LTV的计算是可以长达5-10年的,但现金流和融资的压力却是逐年累积的,PBP越短,越有利于公司的现金流和再投入,也能减轻公司的融资压力等 。之前市场上很多玩家就是只关注LTV和CAC,却忽略了PBP,所以在市场变动期就会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
在市场好的时候,投资人更关注潜在的LTV,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则会希望PBP越短越好 。
作为创业者,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请务必确认这个侧重点是在你摸清所有可能性和后果的前提下做出的,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有一套最基本的创业理论,并在运营公司、融资的时候用其武装自己 。

创业者所要了解的CAC、LTV、PBP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看到有答案已经详细解释这几个指标了,就不再多解释”定义“,我们来讲一下创业者用这些指标要注意的问题 。其实CAC、LTV真的很容易被滥用,比如说很多企业家被教导要注重LTV/CAC的比例,并且如果这个比例大于1,他们就很高兴,但这很可能其实是错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1,LTV/CAC很大,但客户获取的投资回收期很长 。
这种情况发生了话,就要小心资金链,一旦没能及时融资,那么资金断裂你也就完了,这个时候说LTV/CAC也毫无意义 。
2,LTV其实不精确,如果是产品为主的business,LTC常常是基于多次购买来测量,而且有重复率这个概念假设在里面,服务业或者企业级别,LTV是基于客户流失率来看的,但是客户流失率的预测是很tricky的,早期业务是很难做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