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所要了解的CAC、LTV、PBP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名词:CAC:CustomerAcquisitionCost,意思是“用户获取成本”
【创业者所要了解的CAC、LTV、PBP到底是什么意思?】LTV:LifeTimeValue,意思是“用户的终身价值”
PBP:PaybackPeriod,意思是“回收期”
假设一家创业公司为了获取客户而提供免费上门洗车的服务,而每次洗车的成本(算上人工和交通成本等)是30元(纯猜测),那么这家公司的CAC,即用户获取成本就是30元 。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很可能跟投资人讲的故事是:
“我通过损失30元获取来的客户,未来会持续在我这里花钱洗车,而且因为我们和客户建立了联系与信任,这个客户以后的保养、维修、保险等跟车有关的消费都会发生在我的平台上,而后续的这些服务能够带来的收入是每个用户3000元,假设毛利率是10%的话,赚到的钱平均加在一起合理的猜测是300元(纯yy)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我花30元,带回来300元,净赚270元 。所以,我今天要融资300万,去除工资等必须花费,剩下的钱还可以用来获取5万用户,这样每个用户能赚300元的话,就产生了1500万的潜在收入,所以赶快投资我吧!”
这里的每个用户未来能够贡献的300元毛利,就是LTV,即“用户的终身价值” 。当然,这只是一个超级简化的版本,实际上创始人还要回答投资人会考虑的很多问题,比如复购率、流失率、用户获取渠道等等,但归根结底投资人看的就是,一家公司花出去的钱,能不能带来更大的回报,哪怕这个回报相对来讲是长期的,也就是说,到底这家公司的LTV是否能够大于CAC 。
在这个问题上,最近两年画饼最成功(目前为止确实也做得很好)的一家公司叫做:滴滴 。通过大量出租车的补贴带来用户,然后发展专车,接着又推出快车、顺风车、巴士、代驾等新的互联网出行方式,再到试水新车销售、保险销售等等,说不定未来还会有二手车销售、游艇销售、房车销售……总之,未来发展一切与出行相关的生意 。这里的LTV潜力简直高到不行,所以投资人们愿意把大量的钱砸在CAC上,做补贴,抢用户,就是这个道理 。
当然,虽然洗车公司和滴滴讲的故事略微类似,但重点在于谁的“切入点”更靠谱 。出租车出行是刚需,供给有限,且可以自然延伸到专车和代驾等出行市场,洗车却几乎是处处反面 。之所以那么多洗车平台都死掉了,是因为他们讲的故事都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环——他们的用户留存率低、服务拓展性弱 。
故事讲完了,我们再具体看下CAC、LTV和PBP的科学计算方式 。
CAC
CAC看似简单,就是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但其实也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一)当你花费了1000元在两个广告渠道上(各500元),一个渠道带来0个客户,一个渠道带来5个客户,那么有的人会用500元除以5个客户数,得出自己的用户获取成本是100元,而忽略了另外无效的部分 。但其实应该是用总花费(1000元)除以客户数(5个),得出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为200元 。这个金额才是你为了带来每个用户所花费的最真实的成本,也是之后预算的基础 。
二)若你某一段时间的用户增长为100人,共花费了1000元的渠道费用,那么你的用户获取成本也许不是10元,因为这100人里很可能有自然增长的成分,并不都是通过1000元的渠道费用而来 。举例来说,像足迹这类现象级的用户增长,如果不把自然增长和渠道增长分开,那么最后得出的结果一定是非常有误导性的 。
所以总的来说,CAC应该是总的市场相关花费(甚至应该包括销售、市场人员的工资等)除以总的对应花费带来的所有新用户数,而且这里的CAC是一个平均值,如果你使用了不同的渠道,那么每个渠道都会有一个自己的CAC,这里就有很多可以优化CAC的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