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是如何从“穷乡下”逆袭成“日本旅游名片”的?

奈良成为日本的旅游名片 , 对于我国很多古城的重新认识开发是有很借鉴意义的 , 我的理解奈良是以这样的统筹规划让这做城市重新“复兴”的 。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坚持城市风貌与文物古迹协调一致
作为世界遗产之都的奈良保存了日本上百处的文物古迹 , 在人口增加 , 城市发展进程中 , 城市更新建设坚持与文化古迹周边环境风貌保持协调一致 , 建筑以砖木结构、柔和的灰白色调为主 , 充分保留了日式建筑的典型特征 。如城中的奈良公园内既分布着兴福寺、东大寺、春日大社等几处世界遗产 , 又有若草山等自然景观 , 同时还是梅花鹿生活栖息的场所 , 自然人文景观协调发展 。
社区营造 , 渐进式改善生活 , 传承传统生活方式与景观
上世纪80年代初 , 奈良历史城区生活萧条 , 主干道交通不便 , 政府与市民合作 , 以营造“日本人心中的故乡”为目标 , 推行市民主导 , 新增支援的社区营建模式 , 保护传统文化景观 , 并以空置房屋转换为公共空间的方式进行业态置换 。
严格细致立法 , 以强制手段建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 , 日本就制定了《古社寺保护法》 , 由此开始了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 。并于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 , 将此前的《古社寺保护法》《国宝保护法》《关于保存重要美术品的法律》《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等予以综合 , 进一步扩充了相关的保护制度 。此后 , 《文化财保护法》历经多次修订 , 建构起了一个颇为全面和系统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
文化旅游开发措施
从古城到老街 , 整体保护开发
奈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 对于因旅游项目开发而进行的古建筑、老街和古城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细致规划 , 并以法律手段加以强制执行 。如对于古建筑的维修 , 要求以外旧内新的手段进行 , 即保留、加固外观并内部翻新 。允许在尽量保留内部原有结构的同时 , 根据需要灵活设计 。从而确保古城景观保留日式特色风情 。
发掘民俗文化资源 , 推出强仪式感的节庆活动
奈良通过积极发掘民俗文化资源 , 吸引游客 , 增加收入 。如每年一月第四个星期六进行的若草山烧山活动 , 包括新春若草太鼓、若草粥品尝、圣火行列、烧山祭祀、放焰火、点火烧山(下午6点)等活动 , 已成为奈良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活动之一 。
传统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
在奈良的景区中 , 不同的店铺推出代表地区特色的景区纪念品与商品 , 如在以野鹿为标志的奈良公园 , “麻吕君”系列玩具俨然成为人气商品 , 以及奈良独有的角细工 , 不断结合现代生活元素 , 推出胸针、项链等新商品 。此外奈良非常注重景区纪念商品的质量与价格 , 以维护景区对外的良好形象 。
活化传统行业 , 体验地域生活文化
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当代社会 , 由于不合时宜 , 部分以手工制造、精雕细琢为特点的传统行业走向衰落 , 是难以避免的 。如奈良的一刀雕、团扇、墨汁、漆器制作行业等也面临这一趋势 。奈良借助传统行业的的对外吸引力 , 面向游客开展游览体验类的项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