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是我国人口大迁移,人们是怎样从“关内”闯到“关东”的?( 二 )


而此时黄河下游的河北山东两地 , 人口数量庞大 , 又是黄河经常出现危害的地区 。为了生存 , 河北山东两地的居民有很多陆续向关东迁徙 , 而清政府此时的政策并未完全放开 , 山海关的管理依然严格 , 闯广东的“闯”字便是从此而来 。
移民大部分是从山海关和柳条边偷偷的进入东北 , 再一步步向北 , 经过百年的移民建设 , 逐渐把关外的蛮荒之地变成了中国重要的粮仓和工业基地 。
一点愚得 , 欢迎拍砖 , 如果有机会愿意和大家继续探讨 。
闯关东大致发生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 。由于黄河泛滥成灾 , 造成粮食绝收 , 山东境内的老百姓 , 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一路北上 , 其间一部分经山海关向关外进发 , 另一路由海路到辽东半岛 , 进而继续向北 。为什么叫闯关东呢?因为我也是闯关东的后代 , 听我奶奶说我祖上也是山东的 , 是从海上到现在的地方 , 本想再往北去 , 可一想到付出代价太大 , 就住了下来 。
话说人们在一个地方生活 , 有吃有穿谁愿意背井离乡?清末同治年建 , 山东境内连年遭灾 , 庄稼颗粒无收 , 加上兵祸瘟疫 , 老百姓为了添饱肚子 , 所以离开世代居住的家乡 , 到关外只是为了最低的要求能添保肚子 。可是在战乱的年代 , 最终到关外落脚的可谓九死一生 。尤其从海上走的 , 也没有像样的船 , 就是那种简易的舢板 , 中途遇到风浪大部分葬身大海 , 尸骨无存 。
我们今天国家强大了 , 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 我们可能不会想象当时人们的境况 , 但是要有忧患意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 如果没有了忧患意识 , 那就危险了 。谁能想象我们的先民 , 仅仅是为了添饱肚子 , 而演绎了闯关东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历史足以警醒后来人 。
闯关东有两条路 , 一条是从这个胶东半岛乘船去辽东然后去北大荒 。另一个是这个绕过山海关取通过辽西走廊去关东 。
中国近代有三大人口迁移 , 分别是闯关东 , 走西口 , 下南洋 。从字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 , 这个是根据地理位置来看的 , 那么究竟是从哪到哪呢?
闯关东主要是山东人民奔赴东北去讨生活 , 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最近的原则 , 胶州半岛到辽东半岛最近 , 但是最后发现有个渤海拦在面前 , 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 形形色色的大小船只涌入大海 , 所以这是很多人选择的一条路 , 当然危机四伏 , 很多人葬身鱼腹 。也有人沿着渤海湾海岸一线从陆地到达 。无论哪种形式都充满了艰辛 。
闯关东主要发生在清朝末年 , 由于政府腐败 , 外国侵略者入侵 , 导致山东一带民不聊生 , 加上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地区 , 很多农民在当地已无法生活 , 加上清朝对关外管理比较严 , 关外土地多 , 人口少 , 很多山东 , 河北得农民选择去关外发展 , 主要是通过水路 , 坐船到达辽东半岛 , 这个过程有很多人死亡 , 可以参考山东影视拍摄的闯关东电视剧 , 很好地还原了这段历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