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初学者,学习米芾《苕溪诗帖》一个月了,感觉根本入不了门,请老师们指点指点啊?( 二 )


米芾“公”字的下面,也是一点也不放过“疏密”这个原理 。但是,你的这个“公”字的下面,也没有“疏密”的力度了 。
我们说,书法的力量感是由笔法和结构共同完成的,而不是只有笔法没有结构 。也不是只有结构没有笔法 。
这就涉及到我说的“四法三笔”里面的“接笔”问题了 。
书法的核心是笔法没有错,但是,用笔法救笔法,就要靠“接笔”这个意识了 。
你在学习书法中,起笔、行笔、收笔做得基本上可以了 。但是,对接笔没有任何意识 。
前面我举例说的,都是可以用“接笔”来解决的 。
我们还是讨论具体问题说接笔吧 。
比如这个“公”字,第一笔撇下去之后,米芾的第二笔的起笔位置,选择的一个“点”,是接近三角形一撇的最上端略微下一点,然后拉笔,再提笔,两点之间形成一个空白三角形 。我们刚才说了,这是“疏密”处理 。
然后第二点牵丝连带写“提”画 。注意,这一个“提”的起笔位置在什么地方 。
你写的这个“公”字是没有办法写出一个空白三角形的,因为你的第一笔的“笔势”就不对 。
我们所说的“接笔”,就是一笔“接应”一笔的意思 。
如果在我们学习书法的临摹阶段,就牢固树立笔画互相“接应”的问题,那么,临摹的水平会更高,对书法的理解,也会跟深入一层,瓶颈期也就会很快突破 。
我希望你仍然要在“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笔”中锤炼自己的写字技法 。
【书法初学者:耐心耐性最重要】传统书法,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式来表达创作者精神美的其书法艺术:
章法-在书法创作时的安全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照应与呼应等关系的方法 。
墨法-又名“血法” 。用墨之法 。前人谓水墨者,字字之血也 。
结体-又称“结字”,就是说毎个字点画间之安排与形势的布局 。
笔法-其主要表现在书法作品中的线条之美 。
祝你及大家一切顺利!
在形和结构取势上的理解是正确的 。就是缺乏线条的力量感,就是米芾的“刷”的畅快淋漓的感觉 。整体上说就是略得其形,没有得其神势 。
学习到次水平非常难得 。
缺点一是结构的疏密处理上,弱于原贴,所以整体字形有些散 。我们知道米芾是临摹过柳公权的楷书的,可以说米芾行书的方笔就处于柳公权,在结构布势上同样汲取了中宫紧凑的特点 。不过米芾是灵活的划入了自己的书法 。这种中宫紧凑的审美被米芾化成了点画的粗细悬殊的变化来处理疏密虚实问题,故行疏密有致,但整体气息紧而密 。题主似乎忽略了这一点 。而把字写的有效疏散 。或许受了现代书法的影响,作品中有许多书法的影子 。而不是如灯取影的完全忠实于原帖 。
笔力方面也有些弱 。我们知道米芾上集字成家数的 。所以他作品的中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有出处 。可以说是背临到自己的作品中,不过在章法做了随机的处理而已 。所以在用笔上,有刷的感觉 。就是在胸有成竹的前提下一气呵成 。就像刷墙那样,不许任何的犹豫 。但由于笔笔力到,线条形质非常实而有韵 。
而题主的临摹则有些过于小心翼翼了 。这实际上非常正常 。临摹学习就需要有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做法,精熟之后自然运用自如 。
在就是用笔方面仍然有不到之处 。结构取势把原本的以险取势,扶正了 。临摹就要亦步亦趋,最大程度忠实于原帖 。方能够学到作品或书法家的技法、独居特色的精髓部分 。
【书法初学者,学习米芾《苕溪诗帖》一个月了,感觉根本入不了门,请老师们指点指点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