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初学者,学习米芾《苕溪诗帖》一个月了,感觉根本入不了门,请老师们指点指点啊?

謝提问!我主张不要学米芾的字,他不是率性自然的写,他是把自己怪癖的个性倾注在书法上,故而造作 。当世称米疯子,他与郑板桥类似 。把别人的风格刻骨铭心,自己天性的明灯永远熄火,是理念根本错误所致 。人写抽象的书法就是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书法初学者,学习米芾《苕溪诗帖》一个月了,感觉根本入不了门,请老师们指点指点啊?

文章插图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 。你自云学习《苕溪诗帖》一个月,这不太可能,起码你的书法基础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个临摹习作,也是不错的 。假如你的创作水平是这样,那么,应该说也是一个合格的书法家了 。
可能你就像很多书法爱好者那样是遇到“瓶颈期”了 。你对自己的书法学习还有更高的目标,所以,对自己的目前成绩还不满意,这是值得赞扬的 。这个心态也是非常好的 。
我们打个比方,一个人干活总会有累的时候,如果累了,那就歇会儿再干 。
我们学习书法也是这样,当我们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感到怎么用劲,也已经没有劲了 。
“瓶颈期”既有学习疲劳的成分,也有书法认知的问题 。
前面我们说了一下“学习疲劳”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说说书法学习认知的问题 。
书法说到底也是一个笔法锤炼的过程 。我们是把笔法打个毛坯呢?还是要打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呢?
打毛坯,这个我就不谈了 。学习书法的人,都想成为书法的精英 。那么,对书法的追求,就需要进入精细化加工锤炼的高度去学习书法 。
学习书法无非就是笔法,这是第一位的事情 。
我们看看你临摹的书法如何让吧!
例如,“诸公”二字,先看米芾是怎么写的 。我们先看两个点 。米芾都用了三角形的点 。尤其是“公”字的第一笔,简直就是从《爨宝子碑》中出来的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米芾没有见过《爨宝子碑》,也没有学习过魏碑 。
那么,你写的这两个点,就都没有明确的这个笔意 。
这就暴露出你的书法学习还在“打坯子”阶段 。所以,非常容易遇到瓶颈期 。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深入下去 。
就像走到一个地方,不知道目的地还有多远,下一步是向左还是向右 。
如果这时候还无法明确怎么深入研究笔法,可能,你再练二十年,也不会写出精美的书法作品的 。
米芾的书法自由奔放,汪洋恣肆,无所拘泥,但是,都很精美,每一个笔画都有完美的艺术气息,所以,我们很喜欢米芾,这是因为,他的书法,抒发了个人自由与艺术完美的统一 。
其实书法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书法中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笔法 。
前面我们说我们,你临摹的书法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我们没有做到细细推敲 。
大书法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的书法都能够经得起推敲,能够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艺术评论 。
我们继续看“诸公”二字 。米芾的“诸”字,言字旁的点和横的起笔都非常用力,三角的点,增强了力度感,横的起笔呼应了点的力度感,所以很有力量 。
最后一笔撇,是从横画上折锋而下的 。注意,大师的单画“三笔”即:起笔、行笔、收笔的过渡非常自然而有节律 。
你写这一笔的时候,显然,基本的起笔、行笔、收笔都是含含糊糊的 。
我们再看“公”这个字,米芾的“公”字非常典型,你找不到这个字法的第二个例子 。
我们看,米芾的第一笔撇和第二笔点,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楚的空白三角形 。这样处理是书法的基本法“疏密”,而你的“公”字,没有“疏密”了,因为两点离得有点开,分化了密集的力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