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努力奋斗的诗句 形容艰苦奋斗的诗句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 。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 。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
【聚德】全8册中国诗词大会书籍诗词集歌赋 古代文化国学经典¥59购买
【不断努力奋斗的诗句 形容艰苦奋斗的诗句】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
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诗情与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里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 。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 。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