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树有黄叶,斑点早期落叶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三 )


樱桃叶部病害有哪些:
樱桃叶部病害有叶点病、褪绿环斑病、坏死环斑病、叶斑病、皱叶病、煤污病、黑色轮纹病、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等近10种 。
1、樱桃叶点病
1.1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半知菌类叶点菌 。病菌在病残落叶上越冬,次年4~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和侵入,特别是在夏季降雨多的年份,或地势低洼、枝条枝叶密生且郁闭重的果园发病较重 。
1.2症状被害初期的叶片其上病斑为淡绿色,渐变为红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终为灰白色 。随病情加重,病斑扩展后边界不清,后期上面散生出诸多小黑点,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
2樱桃褪绿环斑病
2.1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李矮缩病毒褪绿环斑病株系PDV 。该病由花粉传染和嫁接传染 。嫁接带病毒的接穗,可导致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接穗部分枯死 。如果是结果树染病,病株的生长量和产量明显降低,最多可减产90%以上 。
2.2症状病毒侵染1~2年后,春天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浅黄色环斑、斑点或条斑 。有些品种的叶片患病后斑点很小,呈针尖状 。急性症状仅在被侵染的下一年出现,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后即隐蔽不显 。慢性型病树,在侵染当年只在个别枝梢上显示症状 。在1年生樱桃树上往往在下部叶片背面叶脉的两侧出现耳状突起,结果树很少产生耳突 。在圆叶樱桃树叶上产生褪绿环纹、斑点或褪绿的栎叶状斑纹 。
3樱桃坏死环斑病
3.1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普通株系 。该病主要由嫁接传染,也可通过种子和花粉传染 。此病毒多与李矮病毒复合侵染 。如果樱桃园中有此病树存在,4~6天后全园均可感染 。此病毒的潜育期因传染方式不同而异 。春天嫁接接种,几周之内即可发病;而花粉传染一般在第2年发病 。
3.2症状此病常在早春刚展开的少数叶片或部分枝条的叶片上产生症状 。有急性型症状和慢性型症状之分 。急性型症状常引起幼树死亡,染病幼树在嫩叶背面主脉基部一侧有时产生耳状突起 。慢性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淡绿色至淡黄色环斑或条斑,在环斑的内部有褐色坏死斑点,其后坏死斑往往破碎脱落形成穿孔 。在染病的第1~2年,病树常出现急性症状,病斑较大,整个叶面布满坏死斑;若是强毒株系和感病品种,则坏死部分扩展至全叶,其后叶肉组织全部破碎脱落,仅叶脉残留 。如果接穗和砧木染病,其嫁接成活率可减少60%;带病樱桃树高度降低,直径减少,树体生长量明显下降,生产果园可减产30%~50% 。
樱桃叶部病害防治方法:
樱桃叶点病:对于此病宜综合防治,采用人工防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具体防治要点:①人工防治 。每年于冬、春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病虫枝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 。②农业防治 。适时疏枝修剪,保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控制果园郁闭程度,以减轻病害发生 。③药剂防治 。在樱桃花芽萌动前,对整个树体均匀喷洒3~5°Be石硫合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在谢花时每隔10~15天喷洒1次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 。
樱桃褪绿环斑病:①农业防治 。严格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嫁接苗采用无病毒接穗嫁接 。发现成龄果树病株应及时重点防治或者伐掉,严格避免有毒花粉传播病毒 。②药剂防治 。在樱桃树染病初期及时喷洒0.5%抗病毒1号水剂300倍液、4%嘧肽霉素水剂或5%菌毒清水剂2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10%抑病灵水剂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可有效缓解此病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