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情节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赏析( 二 )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具体说明,别里科夫的死因 。只知道他因华连卡及其两个女人,偶然间看到自己滚下楼梯的窘态,而懊悔纠结 。或许,在这时,他的胆小因子又一次左右了他,让他不敢去面对别人的嘲讽,所以才郁郁而终的吧 。
3. 空间隐喻下的“套子”,尽显别里科夫的胆小

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对空间进行了划分,他首先将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强调了空间的社会学意义,而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研究的重点就是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隐喻 。
在这部小说中,“套子”的隐喻意义非常明显,也给了人极强的空间感 。从空间隐喻的角度上看,紫陌将分别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的维度,来解读“套子”,是如何把别里科夫变成“胆小鬼”的 。
·物理空间下,有形的“套子”,给了别里科夫束缚自己的基础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 。
“在文学作品中物理空间是可感知的、具体存在的事物 。”对别里科夫而言,他所居住的房间,就是一种具体存在的事物 。别里科夫是一个胆小的人,胆小到他只敢住在箱子一般大小的房间里 。
在这种具象的空间布局下,别里科夫的胆小也随之被放大 。即便他觉得闷热,也因为内心的恐惧,而不敢解下束缚自己的“套子” 。因为只有在肉眼可见的狭小空间里,他才能控制身边的一切,才能不出“乱子” 。而狭小、凌乱的房间,就像“套子”一样,给了他安全的基础 。
·心理空间下,无形的“套子”,给了别里科夫心灵的枷锁
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
“在文学作品中,心理空间主要是对某种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它约束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思想 。”别里科夫是沙皇的拥护者,所以他对于既有的规章制度,心里总是习惯性地追随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既是别里科夫的惯性思维,也是他潜意识里的精神枷锁 。
但是,由惯性产生的心灵“套子”,严重阻碍了他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 。而胆小的他,更是不敢冲破“枷锁”,甚至一点点的改变,都会令他心惊肉跳 。所以,他只能任凭“精神的套子”肆虐,而不敢做出任何反抗 。
·社会空间下,时代背景的“套子”,套牢了别里科夫
“在文学作品中,社会空间必须依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 。”对于《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作品而言,它的社会大背景是19世纪末,这段期间,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俄国封建制度濒临灭亡、垂死挣扎的时期 。
因循守旧的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的代理人 。他的灵魂被沙皇专制制度套牢,他的生活犹如一滩死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构成的“套子”下,别里科夫每天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空间里;而一向胆小的别里科夫,又不敢尝试新鲜的事物,所以他才根本没办法,冲破沙皇专制的枷锁 。
在这部小说中,“套子”既代表了一种隐喻,又给了人极强的空间感,让读者在理解套子的同时,也看到了别里科夫的胆小 。
4. 生活中,需要那些跳出因循守旧的“套子”,并告别胆小的人别里科夫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小心翼翼”,在别人看来,其实是一种致命的枷锁 。因为因循守旧,别里科夫仇视一切新鲜的事物;因为胆小,别里科夫甚至错过了心仪的女人 。对于现如今的我们而言,别里科夫不光是小说中,那个博君一粲的小人物,更是那些有可能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他和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