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孔子于2500多年前奠定了兰文化的象征意义 , 屈子又继承和发展了“香草美人”比兴美德善行的理论内涵 。自此以后 , 历代文人墨客就沿着这条轨迹创作出大量的兰文化诗词 , 他们赞美兰花的高洁品质 , 拟似道德情操 , 弘扬人家磊落正气 , 意在唤起人们的友爱真诚 , 回复真我本性 。
兰花有着潇洒飘逸的风姿和超凡脱俗的神韵 , 因此 , 历史上对兰花最好的赞美之词 , 似乎已被古代圣贤说尽 。
古人云:“芝兰生于幽谷 , 不以无人而不芳 , 君子修道立德 , 不为穷困而改节 。”用兰花赞美有道德风范的有德之人;
古人云:“同心而言 , 其臭如兰 。”把兰花当作最诚信的朋友 , 因为历代文人都向兰花倾诉苦衷 , 而兰花从不出卖朋友 。
古人云:“兰能辟瘟疫 , 素心兰花色白而气香 , 禀受金秋清肃正气 , 其幽香乃通灵之品 , 正气胜 , 则不正之气 , 自然消退 。”将兰花高洁 , 比作正气的化身 , 阐扬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真理 。
神州大地兰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 诗歌文化璀璨夺目 , 本文遴选多首兰文化诗歌 , 与君共同穿越时光倒流的隧道 , 解读千年兰文化的沉淀 。
咏 兰
——作者 唐彦谦(唐)
清风摇翠环 , 凉露滴苍玉 。
美人胡不纫 , 幽香蔼空谷 。
作者介绍:
唐彦谦 , 字茂业 , 山西太原人 , 唐时应进士 , 十余年不第 , 后任河中节度副使等职 。诗风纤丽 , 著有《鹿门先生集》 。
编者赏析:
清风摇曳着曲垂的兰叶 , 兰从显得婀娜多姿 , 晨露挂在碧玉般的花瓣上 , 花朵露犹泫 。如此高洁的香草 , “美人”为何不愿佩?致使幽香蔼于空谷 。据吴广平《楚辞》评云:“美人当以指楚怀王为是 。”“胡”即“胡绳”一种香草之名 。屈原作品中寄情于兰 , 多次写到滋兰、纫兰、佩兰 , 说明屈原执着追求的目的是“为美政” , 求君明鉴 , 求君信任 。然而 , 楚怀王却贤佞导致 , 蔽美称恶 , 反谓香草臭恶 , 为不可纫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 , 即诗人被馋见疏的环境 。该诗意境深厚 , 寄慨遥远 , 诗人感叹屈原的爱国情操 , 而自身的人格精神亦寄寓字里行间 。
兰
——作者 朱熹(南宋)
漫种秋兰四五茎 , 疏帘底事太关情 。
可能不作凉风计 , 护得幽香至晚清 。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 , 字元晦 , 著有《朱文公集》等 。朱熹是一位教育家 , 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学者 。他从高山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 , 对后世学者很有启发 。同样他对兰花也颇有研究 , 在其著作《朱子集注》中有专题辩证阐述古今兰蕙的不同特征和称谓 。
编者赏析:
诗人随意栽种四五盆兰花 , 按照兰花生长的习性进行护理 。朱子认为人物一理 , 种兰也不例外 , 如果过多的遮蔽、施肥、浇水 , 不利于兰花适应气候变化 , 可能不做太多人为干涉 , 反而能确保兰花的幽香长久存在 。
此诗表面在咏兰 , 却存有言外之意 , 朱子以兰作喻 , 抒发自己从事教育五十余年的感悟 , 他主张对待学生和子女应采取启发式教育 , 不可约束过严 , 若过分关爱 , 反而对成长不利 。如何“护得幽香至晚清” , 多年来 , 是一个被世人忽视的问题 。诗人给读者留出了足够的感悟空间 , 让人遐想 , 令人深思 。
- 描写春天的现代诗歌 关于春天的现代诗歌
- 关于五四青年节七律诗 五四青年节诗歌短篇
- 致敬工作辛苦的古诗词 努力工作的诗句古诗词
- 兰芝晚霜好用吗 兰芝晚霜可以天天用吗
- 关于实践的好句好段 形容实践的诗句
- 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短句 友谊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 推荐一些关于销售的电影?
- 关于龙的吉祥诗句 描写龙的诗句有哪些
- 关于春天的短诗歌 春天的现代诗歌13首
- 现代爱情诗歌精选简短 爱情诗歌现代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