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著名的诗分享 穆旦诗八首赏析( 八 )


第二节诗有些费解,主要是“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一句的语法关系不很明确,因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穆旦本人对这一节头两行的英译文为“Ah, in your heart that’s never self-controlled/ and your beauty that comes and goes”,则“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和“你底不能自主的心”是并列关系,共同作为修饰“我看见”的状语成分,其实意思还是明确的:我在你不能自主的心上,也在你在我心上的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中,看见了你孤独地生长着的爱情 。
第二节末两行诗里出现的这个“你孤独的爱情”,值得我们再三玩味 。这一意象如同组诗中的其它众多意象一样,包含了深刻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这意味着“我”的爱情终于唤醒了“你”的爱情,并使“你”的心“不能自主” 。至此,“你”“我”的爱情完成了彼此试探、逗引、揣摩、侦察与反侦察、进攻与阻截、包围和反包围的全过程,而结成了统一的联盟 。两个爱情携起手来,一起面对充满敌意的世界,尤其是“爱”的窄路上满布的一切危险 。另一方面,“孤独的爱情”又表明,即使在“爱”中,我们仍然是孤独的,并不能心心相印,达到彼此的完全融合,因而充满了“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无奈 。“爱”要求我们放弃自我,放弃自主,完全地献出我们自己,而自我又是“爱”的主体,放弃自我、无主体的“爱”因而又是没有价值的 。这既是“爱”的困境,也是“自我”的困境 。这一意象在穆旦本人的英译中,得到了更为明确的强调 。穆旦对这两行的英译是这样的:“Where, parallel to my passion of love, I find,/ Yours is growing so lonely” 。在英译中,穆旦实际上把“孤独”放到了全句意义的中心,使上述在中文中还比较隐晦的内涵得到更为醒豁的表现 。
这一节诗的最后两句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当代诗人舒婷《致橡树》中为人传诵的名句,“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但这两行诗的含义却要比舒婷那全首诗的含义更为丰富、深刻,洞悉更多关于“爱”的秘密 。舒婷在那首诗里提出了“爱”的独立性的问题,但对“爱”本身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也就是说,诗人对“爱”本身仍然抱着单纯的信仰 。而在穆旦这两行诗里,不仅包含着对“爱”的独立性的思考,而且包含了对“爱”的困难的深刻意识,它从“爱”的内部出发走向了“爱”的不可能 。对穆旦来说,“爱”的可能必须建立在对“爱”的不可能的克服之上 。“平行”一方面意味着“爱”的独立,“爱”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占领、兼并、统一、吞灭,而是双方在保持独立基础上的联合、结盟、呼应、支持和声援,然而,另一方面,诗人也意识到,与“爱”的独立性毗邻而住的却是“爱”的“孤立性” 。“爱”是从一个人的内心生长起来的,它是在孤独中孕育的苍白花朵——“爱”就是所谓谙尽孤独的滋味——这可能是诗人用用“孤独”来修饰“你的爱情”的另一个原因 。正是我们心上那些“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那些幻想的、飘忽的、不知所来也不知所终的,滋养了它 。“我”的和“你”的“爱”,各自在我们的内心独立地酝酿、发育、生长——“你”“我”对它既不能自主,更不可能互相做主——它们之间并不天然地互相理解,相反,它们天然地互相陌生,彼此猜忌,甚至互相敌对 。这是“爱”的不可能的另一重含义 。——然而,也正是这种“爱”的孤立性使爱的双方保持了必要的距离,为“爱”的生长留出了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爱”的可能要依赖于它的不可能 。可以说,第二首从“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发现了“爱”的否定,第六首从一个人的“爱”本身发现了它的否定,本首则从“爱”涉及的“我—你”关系中发现了它的肯定和否定的互相交缠、辩驳、统一 。积极的力量包含在本首的最后一个词语——“生长”——中 。“生长”意味着变化和更新,它使“爱”发生变迁,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但它也包含了理解的意愿、可能性和能力 。与变化所蕴含的危险相比,停滞是“爱”的更大的敌人,它意味着理解的意愿、可能性和能力的死亡,也就是“爱”本身的死亡 。所以,“爱”本身呼唤着随时更新,不断生长——那是使“爱”始终保持活力的唯一有效的强生处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