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原文及翻译 早春韩愈古诗赏析( 二 )


首先,从美学角度看,审美期待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张力和魅力,就好比吃不到的香饽饽,愈发诱人 。所以无论诗歌、戏剧还是小说,都讲究在适当的时候留下悬念、留下空白,吊人胃口 。韩愈这首早春诗,就是抓住了早春的无限可能性 。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其实是留下悬念:如此跃跃欲生的春草,等到两个月后,会爆发出怎样的一个春天呢?会比以往更热烈吗?相比之下,“烟柳满皇都”,就彻底“满”了,再无任何可能性 。所以,这个“满”字,其实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无”字之间,形成了充满张力的对比:前者是凝固的过去,后者是充满变数的未来 。即便未来大体可预料,因为它是未来,也会增多一层渴盼和想象 。这就是审美期待的魅力所在 。
其次,从韩愈的现实心态来看,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除了有一层老年人固有的清淡无争的心态之外,我想还应包含着一些桀骜不驯的自信意味,对自己的人生和人格进行盖棺定论 。之所以这样揣测,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给张籍的 。张籍,是韩愈一生的诤友,虽属学生、门人辈的,但有话就说,敢于批评,韩愈也很敬重他 。韩愈很多重大的人生选择和艺术观点,都是在与张籍的交流中发挥出来的 。比如《重答张籍书》,承认自己好胜,又强调自己好的是道,是“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这几乎把自己一生的行为特征和理想追求都道出了,后来写《师说》、《原道》,也是在不断强调这一点 。再比如《调张籍》一诗,第一次提出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观点,表达极度的倾慕之心和对时人的讽刺 。可见,由于张籍的特殊性格和卓越见解,韩愈很喜欢在他面前分析自己、褒贬时人 。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虽然多写流连风景之作,但实际上,仍在坚持着一贯的政治骨气 。在长庆二年(822),他还曾改革吏部管理制度 。在长庆三年(823)的秋天,还为官仪问题和李绅大吵了一架 。这场纷争,实际是被人利用了 。但韩愈和李绅都耿直不挠的性格也尽显其中,所以才被钻了空子 。因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我们不妨看做晚年韩愈对自己一贯行为方式和人生气节的诗意总结:他并不稀罕熙熙攘攘的浓春景致,就像他不愿趋炎附势;他独喜欢一个人欣赏早春,就像他一贯特立独行;他愿意把这感受分享给诤友张籍,就像他之前与张籍的诗文往返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其实在清淡之趣之中,包藏着兀傲之气 。它虽然不属于韩愈诗歌的主体风格,但它同样能够体现韩愈的主体人格 。
5 | 写景 · 悟道 · 言志
【早春原文及翻译 早春韩愈古诗赏析】总的来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写景之诗,也是悟道之诗,也是言志之诗 。苏轼有一首《赠刘景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他也用一年中独特的“好景”,去赞颂刘景文精忠报国、文武双全的精神品格 。这种人格与景物的相得益彰、圆融统一,也许有时明显,有时隐晦,但向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构思方式之一 。我们读一切山水诗、咏物诗,都应试图从景物背后找到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境界 。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