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二 )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 , 只要坚持做下去 , 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 。也作”滴
水穿石” 。
8、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 , 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 , 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 , 连续几次射中靶心 , 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 , 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 , 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 , 张弓搭箭 , 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 , 大家都拍手叫好 。
[注释]发:射箭 。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
9、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 , 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 , 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 , 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 , 用五座城池的代价 , 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 , 重赏了献玉的人 。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
10、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 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 , 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 , 两条龙腾空而去 , 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 , 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
11、画蛇添足
战国时 , 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 , 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 , 不够喝 。有人提议 , 谁先画完一条蛇 , 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 , 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 , 看别人还在画 , 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 , 另一个人也画好了 , 那人说:”没有脚 , 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
[注释]足:脚 。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 , 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
12、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 , 战乱频频 , 民不聊生 。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 , 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 , 步步为营 , 就打败了商纣王 , 拯救了百姓 。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 , 也能这样做 , 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 , 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
[提示]比喻费力小 , 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
13、千载难逢
唐朝时 , 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 , 被贬了官职 。后来 , 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 , 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 , 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 , 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 , 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
[注释]载:年 。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
14、拔苗助长
春秋时 , 有个急性子农夫 , 他插下秧苗后 , 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 , 心里着急 , 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他累得筋疲力尽 , 回到家里 , 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 , 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 。”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 , 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