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诗词如下:
【回乡偶书诗意解析 回乡偶书古诗的意思及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前言】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 , 但充满生活情趣 。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 , 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 , 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 , 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 , 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和意义: 一:(shuai)衰落;衰退 。如:年老力衰 。二:(cui)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2通“缞” 。古时丧服 , 用粗麻布制成 , 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 , “衰”应作减少讲 , 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 , 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 , “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 。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 。疏落 , 衰败 。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 , 一本作“借问” 。
【翻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 , 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 , 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 。儿童们看见我 , 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 , 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 , 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 , 一路迤逦行来 , 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 , 风华正茂;今日返归 , 鬓毛疏落 , 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 , 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 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 , 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 , 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 , 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 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 , 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 在儿童 , 这只是淡淡的一问 , 言尽而意止;在诗人 , 却成了重重的一击 , 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 , 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 , 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 , 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 , 哀婉备至 , 久久不绝 。
就全诗来看 , 一二句尚属平平 , 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 , 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 , 了无痕迹:虽写哀情 , 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 , 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 , 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 , 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
- 咏柳的释义和译文 咏柳的诗意解释
- 塞下曲诗意解析 塞下曲的诗意是什么
- 李白的诗送友人诗意 送友人古诗朗诵
- 房兵曹胡马古诗意思 房兵曹胡马杜甫古诗
- 很美很冷门的古诗句 唯美诗句古风诗意
- 忆江南的原因的诗句 古诗忆江南的诗意是什么
-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景物赏析 山园小梅其一赏析诗意
- 鸟鸣涧的注释和诗意 鸟鸣涧古诗的意思翻译
- 长歌行古诗原文及翻译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
- 苏幕遮古诗意思全解 苏幕遮翻译及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