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为啥不能穿自己漂亮衣服,却穿寿衣,有哪些讲究?

所谓“讲究”之说,完全是民俗;换句话说,隔壁左右街坊邻居都是这样做的,你不跟着学就是不行 。
人死如灯灭;人都没了,怎么还有“寿”呢?比如说“寿衣”“寿材” 。这就是委婉语,表示他并没有离去,而是去了阴间,仍然还是有“寿”的 。
寿衣,说白了就是“哄死人”的衣服;不应该过于“讲究”;可是不行啊!儒家文化要求“视死如生”,因此不管儿女怎么样想的,现在都有不少老人自己准备了“寿衣”;而且每年阴历六月初六都要将寿衣拿出来晾晒!
老人自己准备的寿衣,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喜好,没有什么特别是样式,对布料也许有些要求;有的准备“中山装”(干部股);有的退伍老兵也许是军装 。帽子必须有,鞋子多半都是布鞋,袜子也是纯棉的 。
这是城市的规矩;农村的“讲究”就更多了;五十岁以上,子女越多,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越多,“规矩”也就越多 。
寿衣,绝对不能“马虎”;一般来说,寿衣往往不止一套;而且年纪越大,寿衣也越多;不过,寿衣的件数只能是单数,比如说“上五下三”等等;
如果不到五十岁,寿衣一般只有三件ó即“上二下一” 。
除了寿衣;还有“寿冠”《帽子》“寿鞋”“寿枕”“寿被”,一应俱全 。寿冠,常见的就是“瓜皮帽”;女人的寿冠比较讲究的还有花饰 。
寿衣什么时候做,同样有讲究(一般都是闰年 。)
寿衣,由谁来穿?也有“讲究” 。如果是男性,一般都是儿子和女儿!如果是女性,则是女儿和媳妇来料理 。
穿寿衣之前,首先将故人的遗体擦拭干净,然后换上寿衣;有的地方在穿寿衣之后还有一个简短的仪式;大意就是让死者放心去这类的话 。
有的家族人口多的,还有送来的被面,叫做“寿幡”;这些都要挂起来,表示死者的血脉绵长 。
不过,现在人很少有这些“讲究”了;反正社会上多的是丧葬“一条龙服务”,从寿衣、花圈、挽联、火化、骨灰安放等等“一口价”,用不着自己操心,也不用担心坏了“规矩” 。
我同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体制内,仕途顺利,四十出头官至正县级 。春天单位例行体查出癌症,初冬就走了 。遗体告别的时候,真的把我吓了一跳!因为职务的关系,我同学特别注意仪容,绝大多数时候都穿得比较正式,深色西装、暗红领带、锃亮的皮鞋、款式稳重的手表 。而透过冰棺看见睡在里面的人戴着黄色的绣着复杂花纹的帽冠,穿着黄色的古装、白底黑色的布鞋,瘦得脱了型,看起来很陌生,心里很异样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他穿成这个样子 。
这个问题,谁说的人死了,规定要穿"寿衣"?难道不穿"寿衣"不行吗?难道未成年人死了,也要穿"寿衣″吗?
那么在战争年代或者在国家整个社会人民都贫穷的年代,许多人死了,还是不是没有人穿"寿衣"吗?而有的人死了,由于家庭贫寒,人死了哪有"寿衣"可穿?由于有些人的家庭贫困、贫寒,有件破衣穿,也就不错了 。
谁说人死了,一定要穿"寿衣",你见过有些有钱人或者明星、名人死了,被拉到火葬场是穿"寿衣"的吗?有的人还不是被亲人帮助死者穿得体面一点,穿得漂亮一点,走完这一生 。
本人认为,人死了,死者穿"寿衣",只不过是地方风俗习惯而已 。
一般年老的人死了,有能力的家庭,其亲人可以帮助死者穿"寿衣",让死者穿得体面一点,走完这一生 。没有"寿衣",也是可以穿一些平时干净的衣服即可,没必要太讲究 。
我也在想这问题,我曾经对我的孩子说,我走后,给我穿我最喜爱的衣服,好好化状,打上口红,让我有尊严的离开 。可是,看着一个个好友的离开,他们也曾经也这样说过,还不照样穿寿衣 。但也有穿着当时的衣服走的,她也是我的好友,和我无话不谈,甚至她的私密生活,屯里的人全都冤枉了她,她是在自己的丈夫得不到的才在外面找的露水夫妻,虽然她说给我听了,我依然对她产生不了同情心,因为这样会毁了两个家庭,最后大伯哥看不惯打了她,她一气之下服毒,她走的那天我哭的很伤心,为她没有寿衣在那面怎么生活,还真是她拖了梦给我好几次,告诉我人间有什么,那面也有 。从她可看,穿不穿寿衣没什么事,只是他的儿子废了,丈夫痴呆了,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 。也许这和寿衣有关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