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释①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
赏析江总的《与长安归还扬州》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 。作者思乡心切,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 。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
15.诗曰(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释】珍品:指元宵 。
16.诗曰(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
17.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赏析本诗与《九日龙山饮》,同作于当涂 。《岁时广记》卷三五引《岁时杂记》:“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小重阳 。”王本注:“菊以两遇宴饮,两遭采掇,故有太苦之言 。” 朱本注云:“九日登高而采菊者,重阳之故事也 。十日而复登焉,似乎两重阳矣 。菊花再折,何太苦邪?菊非有所苦也,白诗善谑,体物悉情,化无为有,后世遂以为名言 。诗人风流,千古一人也 。” 严评本云:“摘苍耳何其趣,苦菊花何其颓,岂仙官之典亦为逐败耶 。”严评本载明人批:“此亦是乱道派 。”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诗的格调情趣完全相同,把李白豪迈之气差不多洗脱干净了 。简单二十个字,不仅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 。他的一生也是遭了两次大蹭蹬的——赐金还山与长流夜郎 。花遭两次重阳,人遭两次重伤 。语甚平淡,而意却深远,好像在对自己唱安眠歌了 。”
18.节令门(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19.汴京元夕(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②,郑女燕姬独擅场③ 。
齐唱宪王春乐府④,金梁桥外月如霜⑤ 。
【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分享 节日的古诗有哪些】【注释】
①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 。②中山:本为春秋战国时国名,汉以后为郡、府,治所在今河北定县 。③郑、燕:春秋战国时国名,郑国境在今河南,燕国境在今河北、辽宁 。④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是著名的戏曲家 。⑤金梁桥:汴梁桥名 。
【赏析】
前二句,写来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场,表演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 。中山少男、郑燕少女都善演戏曲,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 。诗中“倚新妆”、“独擅场”应是互文见义 。朱有炖的杂剧在体制上基本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本加一人主唱的成法,经常出现合唱、轮唱,甚至旦唱南曲、末唱北曲或二人对唱等形式,并且他的剧作曲词流畅,音律和谐,着重歌舞,便于演出,所以尽管他的戏内容上无甚可取,却能广为传唱 。少年男女争扮周宪王剧中人物,使我们对当时剧界的风气颇有所领会 。而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重现繁华,其民俗风情,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 。
第三句是前二句的拓展 。实际上本文前面说到的表演朱有炖的杂剧,至此才正式点出 。春乐府,是指朱氏杂剧中点缀太平盛世的“庆贺剧”或宣扬女子守贞的“节义剧” 。自宋元以来,乐府常作为词曲的别名,朱有炖的杂剧、散曲集便称《诚斋乐府》 。“齐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万民同乐的情景,给人的感觉是舞台上伶人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合唱一起进行,场面肯定是热闹之极 。最后一句笔锋一宕,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 。“月如霜”之清冷幽静,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这一句实际上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以淡墨衬浓彩,余韵宛转,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词之妙 。“月如霜”令人想起苏东坡《蝶恋花·密州上元》词“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数语,二者都写元宵,李诗、苏词中“明月如霜”的意象实有相通处 。我们不妨认为:正月十五的团圞明月是喜庆的象征 。“明月如霜”的意象,正体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期望人世美好事物永存的普遍心理 。
- 海贼王丑三小子的真面目
- 劝学颜真卿赏析和感悟 颜真卿劝学诗的故事
- 黄瓜鸡蛋饼怎么做的不干
- 王阳明著名诗词赏析 最霸气的一首诗王阳明
- 珊瑚礁墨菲特视频 珊瑚礁 墨菲特
- 江歌案件的来龙去脉
- pdf和word的区别
- 主角是反派的手游 无尽轮回地狱火
- 格瑞姆巴托是几区 格瑞姆巴托之战
- 樱桃树打尖的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