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治疗系列( 三 )


病因:多由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所至 。常见于大班上课的教师 , 超过其自然音域而歌唱的高音歌唱家 , 病变位置多在声带膜部的中点 , 亦是发高音时声带振动部的中点位置 。初起为粘膜下的小血肿 , 后经机化 , 逐渐发展成为小结 。
临床表现:早期时发高音破裂 , 亦称发“毛” , 用声易疲劳而不持久 , 发低音无变化以后逐渐加重 , 由多数音破裂(沙)而明显漏气(哑) 。声嘶亦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
检查:喉镜检查示声带前、中1/3的交点的游离缘 , 二侧对称性突起 , 早期如红色柔软的息肉样变 , 并有水肿 。病程长者 , 呈苍白小突起 , 半透明 , 表面光滑 , 基部可见少数小血管 , 发音时两侧小结相贴而妨碍声带闭合 。
5 喉息肉:
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 , 称为声带息肉 , 
病因:由于长期发声不当 , 或始于一次强烈发声之后 , 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 是喉部的慢性病变 。
病理:初起时 , 在声带膜部的边缘、上皮下的潜在间隙中 , 有组织液积聚 , 出现局部水肿 , 血管扩张和出血 , 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 , 形成椭圆形或园形声带息肉 , 分局限性和广基性2型 。
临床表现:主要是声嘶 , 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 。小的局限性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 , 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 , 音调低沉而单调 , 不能唱歌 , 甚至失音 。大息肉可致喉鸣和呼吸困难 。
检查:喉镜检查 , 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 , 基底小而有蒂 , 半透明淡红色或黄白色园形或椭圆形肿物 , 自声带边缘长出 , 可随呼吸上下活动 。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呼气时才窥见 。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 , 常发于一侧 , 两侧均有者少见 。
6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内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成慢性炎症 , 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病变 。鼻腔及鼻窦感染 , 也能伴发本病 。
本病的发生机理 , 尚未清楚 , 下列二种解释为目前较为普遍的论点 。
(一)、由于反复急性发作 , 机体抵抗力减弱 , 即是免疫反应下降 , 形成慢性病变 。
(二)、出现自身变态反应 , 
临床表现:本病的特点是常驻有急性发作史 , 而平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 患者有时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 , 如扁桃体过度肥大 , 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语言共鸣的障碍 , 由于经常咽下炎性分泌物 , 刺激胃肠 , 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 。导致消化不良 , 头痛、乏力、低热等 。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 , 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 , 这些点状物有时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才能自窝内排出 , 扁桃体大小不定 , 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 , 扁桃体肥大 , 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 , 但表面可见瘢痕 , 凹凸不平 , 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 , 患者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