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时候,有的被称之为喜丧,喜丧是指什么?

是指办喜事与办丧事 。
所谓“喜丧”是指年高有德之人无疾而终的去世之人的丧事 。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全福:去世的人对自己的父母尽了养老送终的责任;去世的人后继有人 , 子孙满堂 。2.全寿:在平均寿命比较低的古代 , 至少要活到七十岁以上 , 八九十岁是理想的全寿标准 。3.全终:去世的人不是久病卧床 , 不是飞来横祸而是无疾而终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 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 谢谢 。

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时候,有的被称之为喜丧,喜丧是指什么?

文章插图
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 , 丧事披麻戴孝已经近四十年不兴了 , 纸扎也头一年取消 , 花圈数量也限制死者近亲属 。从1976年开始兴火化 , 戴黑袖章 , 用骨灰盒 , 淘汰大棺木 。近亲属子孙媳女戴有“孝”字的袖章以示亲近 。
办丧事 , 酒席是少不了的 。
丧事是悲哀不假!但人死不能复生 , 发送老人上九天 , 仪式越隆重 , 越显子孙孝贤!“未入三尺土 , 先上九重天” , “永远孝思” 。男子棺材头写“寿”字 , 女士写“福”字 。
原来都是三天丧 。现在提倡两天丧 。
这都是正常死亡者的办事程序!四十年前 , 下午三点出丧 , 兴火化以后 , 中午一点出丧 。
死者上有长辈的人 , 自来两天丧 , 出丧必须中午十二点以前!
黄河以北本是德州市 , 依然跟我们这里四十年前差不多 , 到现在还大兴顾用乐队吹唢呐 , 点歌曲 , 弄纸扎等等!
农村办理白事即丧事 , 各个地方多年来形成的规矩不一样 ,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和理 。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农村也有喜丧这一说法 。在办理喜丧过程中的一些习俗有时真的是非常非常特殊的 。
在我们这个地方的农村 , 喜丧通常是指去世的人已过八十岁、不是因病去世而是因年老衰竭离世 , 儿女均健在、孙辈齐全健康 , 有了重孙辈甚至重重孙辈 , 实现了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 。整个家庭人口众多 , 一大家人平平安安 , 没有大灾大难 , 孝老爱幼幸福祥和、令外人十分羡慕敬仰 。这样的家庭里的高寿老人去世了 , 办理的丧事就成了喜丧了 。
在办理的丧事上 , 你会看到送丧的队伍中男的走在前面、女的跟在后面 , 整个队伍很长很长 。在男队中你会看到人们是按照辈分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 , 从穿的孝服上、尤其是所戴的孝帽子上也看的很清楚 。走在最前的是儿子 , 手拉孝杖穿着披麻孝服、头戴斜角(一个角的)孝帽子;其后是侄子和闺女婿 , 都戴着两个角的孝帽子 , 侄子手拉孝杖、闺女婿腰束孝带;在往后是孙子辈 , 戴着四角的孝帽子;再往后是重孙辈 , 戴着四角孝帽上订着蓝布条 , 重重孙辈四角孝帽上订着红布条 。
你会看到 , 送丧的队伍缓慢前行 , 只有把儿匠子(乐器队)鼓锣唢呐敲的响、吹的欢(现在已禁止了) , 只有儿女在低声哭 , 其他人则是嘻嘻哈哈随在后边 。
更有意思的是 , 看景的人要丧席上的饭碗 。高寿离世、家和人旺 , 为了沾沾福气 , 外人们会到丧席上要饭碗、抢饭碗、有时偷偷摸摸的拿饭碗 , 拿到自己家里给孙辈使用 , 为的是沾沾寿分和福气 。前来吊唁的人吃完饭临走时有的也会捎着个碗 。所以整个丧事光饭碗就用了不少 , 有时都耽误了客人的按时吃饭 。丧主家只能是买新碗续新碗 , 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哭笑不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