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子的成分还怎么解析?(13)


二、主谓宾S+V+O
I have read the book.
They built the bridge.
这类句子中,除了主谓之外,还要有一个宾语才能把意思表达完整 。如果我们只说,I have read 。或 they built 。那么听话的人一定会问,You have read what? They built what? 所以只有把宾语说出来才能把事情说清楚 。判断动词后面的词是否是宾语,只要把该词换成what,句子仍然通顺,就是宾语,否则不是 。
如:He saw a film.(他看了一部电影) 我们可以说He saw what?(他看了什么?) 但是He went to the theatre.(他去戏院了) 我们就不可以说he went what?(他去了什么?) 我们可以说He went where?(他去哪儿了)这种结构中动词后的成分是状语 。可用what, who, which, whom代替的成分一般为宾语或表语 。可用how, when, where, why 代替的成分为状语 。
三、主系表 S+V+C complement
She is a nurse.
Your dinner seems ready.
中国学生总是分不清宾语和表语的区别 。在含有宾语的句子中,谓语动词表示具体的动作,而系表结构中,谓语动词表示的不是具体动作,只是把主语和表语连接起来,或表示主语不由自主的感觉或主语给别人的某种印象 。这个类动词叫做linking verb(联系动词) 。在汉语语法中称为判断动词,每个语言中都有这个词 。最典型的联系动词是动词be,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 。只起到连接(linking)作用 。把主语和表语连接起来 。主语和表语可变换位置,意义没有根本改变 。
如:He is a doctor. A doctor is he. 但主谓宾结构中,主语和宾语不能变化位置 。如:They built the bridge. The bridge built they. 由其它联系动词构成的系表结构中,主语和表语虽然也不能交换位置 。但动词不表示主语的主动行为,而是主语不由自主的感觉或主语给别人的感觉或主语的状态 。如:I feel cold.(我感觉冷) 我们无法主动感觉寒冷,寒冷的感觉一定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 。三伏天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感觉寒冷 。再如,He looks young. Look并不是主语he发出的动作 。不是主语he一看就年轻了 。而是主语he给别人的感觉 。所以look翻译成“看起来” 。再如:Snow lay thick on the ground. thick是表语说明主语snow的情况 。一般用how,what,或what…like提问表语 。
四、主谓状S+V+A
My office is in the next building.
He lives in New York. 国内的语法书把含有动词be的主谓状结构归为主系表,但夸克语法将它归为主谓状 。以上两句都可以用where提问 。In New York无疑是地点状语 。in the next building也表示地点,所以也应是状语,不是表语 。当介词短语不表示地点时,而表示状态时才有可能是表语 。
五、主谓双宾S+V+Oi+Od
I gave him two dollars.
Pass me the salt.
英文中有些动词需要两个宾语才能把意思表达完整 。只说一个宾语会让对方听不懂 。如果你说‘I give him.’ 别人一定会问‘what’ 。这两个宾语中一个叫直接宾语,一个叫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就是动作的直接接受者,间接宾语是动作的间接接受者 。直接宾语一般指物,间接宾语一般指人 。我们给别人东西时总是要先拿东西,再给人 。我们总不能先把人拿起来递给东西 。在实际应用中,间接宾语多数都是人称代词,都比较短,直接宾语多为名词 。英文的习惯是长成分往后放,短成分往前放,所以,间接宾语一般都放在直接宾语之前 。
六、主谓宾补S+V+Od+C
We heard someone singing next door.
He made her in tears
She wants him to help her.
有些动词需要在宾语后再加一个补语才能把意思表达完整 。这个补语是说明宾语的动作或状态的,所以叫做宾语补足语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宾语补足语是比较难理解和判断的,因为我们不习惯去分析某一动作或状态是和宾语有关还是和主语有关 。而且,能够充当宾语补足语的结构很多 。形容词,名词,副词,介词短语,各种非限定动词短语都可以作宾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