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是家长需要永恒关注的课题,并且需要不断学习、且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形式的 。
家长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开朗、凡事积极向上,有勇气有能力去面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1、孩子自信心大多来源于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多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解决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做事的积极性和成就感的体验感,提高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2、倾听和肯定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对家庭中的事物积极参与探讨和提议,对于正确的想法给予支持和肯定,不合理想法可以在倾听完之后给予指正和解释,培养孩子勇于发言的自信;
3、不要随意拿自己的孩子与别家孩子进行比较,每个人从小到大可能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吧!每个孩子都有其他的特点和优势,经常拿孩子的短处与别人长处相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的感觉;
4、和孩子一起面对失败,让他尝到失败的滋味,人生的路很长,不可能事事都会成功,失败是常有的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失败后那颗再没有动力的勇气和信心;
5、儿童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有趣,喜欢东摸摸西瞧瞧,家长可以多待孩子接触大自然和外界环境,在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随意训斥孩子勇于探索的好奇和勇气 。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
1、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
对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其激发好奇心,随便哪个情境,都可能成为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场所 。我们要做的只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尽己所能提供各种实践材料和工具,瓶瓶罐罐也好,锅碗瓢盆也罢,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就可以了 。

文章插图
2、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一句"你说呢?"就是最好的回答 。
每当孩子带着问题来问我们该怎么办时,最好的回答就是:你说呢?这不是"踢皮球"给孩子,而是引导他独立思考,自己解决,不管孩子回答得对与错,我们只要有事没事表现出对孩子提出的亮点很吃惊就可以了 。"哇!你太厉害了,这个你都知道!"这种赞许和肯定会像小鞭子一样驱动着他继续往前走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
所以,聪明的父母不会把直接答案告诉孩子,更不会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在他需要时提供情感支持,而不是解决方案 。
3、鼓励孩子"玩"出花样 。
有心理学家认为,对1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那就是"玩",玩"够"了才能学得"好" 。"玩"的过程,就是释放好奇心的过程 。在孩子们看来,任何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都是学习的对象 。
婴幼儿时期的"玩",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眼耳口鼻等感官来学习,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也通过感官来开发 。儿童期的"玩"则需要更多的"花样"来实现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好奇心涉及的领域更广,除了简单的认知,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这就要借助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因此,需要开辟更多的途径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读书可以让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也可以帮助他们体验、认识这个世界,以此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从而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而这种发端于好奇心的学习兴趣,则是孩子持续获得知识、并最终拥有生活本领乃至成功的巨大推动力 。
- 激励自己的励志经典语录
- 适合写在微信签名里的搞笑句子
- 经常被用可爱形容的女孩子有什么特点?
- 蒲公英的吃法禁忌
- 甲肝乙肝丙肝的区别有哪些
- 具有借鉴意义的情感语录
- 分享一下自己每天早晚坐在梳妆台前护肤的流程?每次用多长时间护肤?
- 早恋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 藕粉热量高吗
- 大米酒糟如何做米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