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思想文化更是让人受益无穷 。民间俗语是在先人传世经典的基础上加以民间口语化特殊的民俗文化形式,直白简洁 。“人穷别说话”讲的是少说话 。“位卑莫劝人”说的是没有地位说话不被人重视 。
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活的?
我本人理解,如果你贫穷在某些人之间,他认为其身份低溅,从思想上就睢不起你 。尤其在争论场合,即是说的是真理,他就说你是穷摆活,把你说的话早当成了耳旁风,既不听也不尊重你的发言 。
如果换成有权威或有钱的发言呢?说话就完全不一样了,即是说话很无论次,对权威富贵者,还是满口奉称和吹捧 。总之有的人是势力小人,对事物不是实事求是,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强者必须另看三分 。
下句位卑莫劝人与人穷别说话,基本意思,大同小异,无需再谈 。(纠正:……从思想上就雎不起你,?睢″字改为?瞧″字 。)
人是非常直观的感性生物,当一个人穷位卑时,说的话是没有份量的 。如果你劝人于人为善是多么正确,讲仁爱道德多么美好时,大多会斥之一鼻,不肖一顾的看不起 。
如果穷人和富人,共同探讨如何致富的想法时,一定会一边倒的相信富人 。甚至还会有人嘲笑穷人,说的头头是道,咋没见你混出个人模狗样的 。这种势利眼,可以说随处可见 。
在生活中,因各种原因,有的暂时处于人生低谷,有的处于人生高潮,但世事动荡,人生沉浮,天灾人祸,心志的漂浮,造成的人生太多的变化,太多的始料未及,太多的看不透 。
所以,人要以平常心看人,待人,不可见权贵就哈腰,见强势就献眉,而小看贫穷弱小,自高自傲 。人无年年好,花无百日红,能掌握自己平安太平,绝对是人间高手了 。
一己之见 。供参考!
想必大家都认同这个理,但人穷位卑是有原因的,人穷位卑也要自信、自励、自强、自重 。
比如鲁迅塑造的迂腐的穷人——孔乙己 。对孔乙己的人生可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 。他的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同他的长衫又破又旧却一直不愿意脱下一样 。这让你想到“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教诲 。
而民间塑造智慧的穷人——如阿凡提 。阿凡提一生贫苦,但学习勤奋,智慧聪明,不满吐鲁番王、巴依、富商、宗教对百姓的欺诈压迫和残酷剥削,对百姓遭遇深深同情,勇敢地站出来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这让人又想到人穷志不穷,位卑也要讲道义的道理 。
民间还塑造有济公和尚,据资料记载,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 。
富润屋,德润身 。其实,穷人中也有远大志向的,也有伸张正义的,也有艺术大师,只不过他们因战乱、制度、疾病、灾难和抗争而贫穷 。
位卑人穷,但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 。陶渊明说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孔子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而积极主战,渴求“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他曾无数次到杭州,每次都迫切希望朝廷能理解他、赏识他、能委以重任,实现抗金复土的心愿,但结果都是失意与挫折 。虽然如此,陆游却从未放弃志向和抱负,他喊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言壮语以自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