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民居中的民族风格比较鲜明,地方文化特色很朴素,而在湘南,人们喜欢采用一些木雕、石雕、凌雕等形式来装饰民居建筑,为传统建筑增添了不少新意和特色 。湖南传统建筑特色的内容非常丰富,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来看看吧 。
湖南传统建筑——湖南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乃古蛮夷之地 。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如堂屋、火塘、门扇、窗棂、柱头、天花板等,统称湘西民居或民居文化,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主要建筑景观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天人感应,崇尚自然;聚族而居,奉祖为吉;营地制宜,就地取材 。其布局特点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体态自由、秩序明确;遵循自然、巧于取舍;开合有度、公私分明 。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朴素的地方文化特色,这里的传统民居不拘一格,最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湘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和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 。同时由于深受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及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湘西传统民居在城镇的布局上不求方正规矩,而是依山就势、灵活变化,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其中尤以苗族土家族吊脚楼独领风骚 。
“吊脚楼”是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独特的建筑型式,一般建于山坡或河岸边,主要因为这些地方平地不多,为了扩充屋场,扩大使用面积而为之,竟产生了一番意外的审美效果,山间、水边随处可见,它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筑,这其中要以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最为典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间,在河岸外悬挑建屋,下用大木构架支撑而形成吊脚,有些下面还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极具地域特色 。
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大都为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 。上层宽大,下层依地形变化,占地并不一定呈规则形状 。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 。下层不作正式房间,由于湘西地区属山地地形,地表潮湿,且常有各种爬行毒物侵入居室,架空的底层既可通风防潮、避暑防寒,又可保证居室生活的安全 。吊脚楼无论是在结构、装饰还是布局上,都能不同程度地适应土家人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 。
土家人正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巧妙利用自然空间进行布局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家先民便在“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造了吊脚楼的建筑类型 。
湖南传统建筑——湖南湘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
湘南位于湖南南部地区,主要包括永州、郴州地区以及邵阳益阳部分地区,此处主要是汉族及少数瑶族和苗族的聚集地,其传统民居相对较多,保存的也相对完整 。湘南的民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魅力清秀的少女,一直保存着它的神秘面纱 。
其整个建筑除了在建筑形式本身上独具特色,同时在装饰方面也有许多令人欣赏之处,湘南在传统民居装饰上采用了一些木雕、石雕、凌雕等相互结合的形式,这就摆脱了其他地方传统名居建筑的单一性同时也增添了些许新意和特色 。在湘南随处可见古井、宝塔、石板路等特色建筑;其中青砖、黑瓦、古民居,则是湘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群 。
湘南境内山峦起伏,水网密布,地形多变,因此建成的传统民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建筑根据需要随地形灵活布置,在设计上以家庭为单位组合而成的建筑群体,根据地形地貌,重视建筑平面的布局和空间组合的整体性和序列性,通过渐进的层次变化,空间的灵活组合与分割以及空间的因借,结合天井,庭院和绿化,以达到创造出舒适的空间环境的目的 。
- 青岛传统手工艺品有哪些
- 依山临水的四川传统民居
-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lol狐狸出装
- 如何描写古代建筑物 怎么描写古代建筑
- 建筑施工中的四口是指
- 最美建筑:青岛标志性建筑
- 中国最高的佛像在哪里?是现代建筑吗
- 正确喝水人才健康
- 关于各种节日的诗句大全 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