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船录全文赏析 吴船录文言文翻译( 三 )


青城山圣灯
青城山拥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以圣灯最为神奇,每逢雨后天晴的夏天,夜幕降临,在上清宫附近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灿若星汉 。传说是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所以称作“圣灯” 。
范成大在青城山期间幸运的观看到了“圣灯”的风采 。其也在《吴船录》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自丈人观西登山,五里至上清宫……夜,有灯出 。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 。圣灯所至多有,说者不能坚决 。或云古人所藏丹药之光,或谓草木之灵者有光,或又以谓龙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 。”
峨眉山牛心寺唐代画作和继业三藏《西域行记》
《吴船录》卷上载,作者在峨眉山的所到之处很多,其中对牛心寺,白水普贤寺,光明岩佛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
峨眉山
牛心寺唐代卢楞伽画作
《吴船录》载文:“寺有唐画罗汉一板,笔迹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 。成都古画浮图像最多,以余所见,皆出此下 。蜀画胡僧,惟卢楞伽之笔为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伽源流所自,余十五板亡之矣 。”
卢楞伽(楞迦又作稜伽)是唐代著名画家,长安(今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吴道子的学生 。其画风细致,能在较小的空间内,表现出山水辽阔,物象精备 。擅长画作佛像、经变,喜爱在各地多作壁画 。
唐朝肃宗乾元初(公元758年)在成都大圣慈寺画《行道高僧》数堵,颜真卿为其题字,深受到吴道子的喜爱 。
继业三藏《西域行记》
继业三藏是宋代峨嵋山牛心寺的住持,俗姓王,耀州(今陕西耀县)人,原是东京天寿院僧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希望可以继承唐朝时西天求法的盛举,于是大规模派遣僧徒去往印度求法 。在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派遣继业三藏等共三百人前往西天求法 。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西天求法活动 。
但是继业在世时,人们并不知道其西行的详细记录 。在继业过世后,范成大在这次来到峨眉山游览在牛心寺偶然翻阅继业遗物方才发现这部《西域行记》,于是将《西域行记》写入《吴船录》中 。北宋继业等人赴印度求法事迹,由此始得为今人所知 。
根据《吴船录》载:“所藏《涅盘经》一函,四十二卷 。业于每卷后,分记西域行程,虽不甚详,然地里大略可考,世所罕见,录于此,以备国史之阙 。”
之后范成大便详尽的记述了继业西行的路线:“业自阶州出塞西行,由灵武、西凉、甘、肃、瓜、沙等州,入伊吴、高昌、焉耆、于阗、疏勒、大食诸国,度雪岭至布路州国 。又度大葱岭,雪山至伽溼弥罗国,西登大山,有萨埵太子投崖饲虎处,遂至健陀罗国,谓之中印土 。” 在继业游历了五印度诸地后抵尼泊尔国,后“由故道自此入阶洲” 。
这时“太祖已宴驾,太宗即位 。业诣阙进所得梵夹舍利等,诏择名山修习 。登峨眉,北望牛心,众峰环翊,遂作庵居,己而为寺 。业年八十四而终 。”
正是由于范成大对《西域行记》的记录,我们今天才能详细知晓这次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西行印度求法的场景 。这也是《吴船录》最具史料价值的部分 。
峨眉山万年寺
白水普贤寺普贤菩萨铜像和皇帝御赐物品
白水普贤寺普贤大士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白水普贤寺就是今天峨眉山的万年寺,范成大记述:“普贤大士铜像,国初,敕成都所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