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高适,字达夫,今河北沧县人,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幼年家贫 。成年后,又屡试不第 。虽然四十七岁之前,生活拮据,贫困交加,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矢志不渝,刻苦攻读,致力于为国效力 。四十七岁那年,终于如愿被推荐做了一个小文官,又不愿和光同尘,不久就弃职而去 。后果断弃文从武,追随唐朝著名将领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此后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中屡立战功,终于从一个诗人蜕变成一代名将 。从唐玄宗到唐肃宗和唐代宗,三代皇帝对其恩宠备至,仕途一直很顺利,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 。他与唐朝另一名诗人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他与王昌龄、岑参、王之涣三人,合称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他与李白、杜甫这两位诗坛巨星,并称“三贤”;《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由此可见,高适绝非等闲之辈 。
今天复习高适的著名代表作《别董大》,原文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首送别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董庭兰在家排行老大,故又称“董大” 。盛唐时盛行胡乐,但真正能欣赏七弦琴的人并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当时,董大因受主人牵连,被迫离开京城,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缺衣少食 。那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相见于睢阳,今河南商丘 。二人惺惺相惜,互相视对方为知音,彼此难舍难分 。于是,高适就写了《别董大二首》 。本诗是其第一首 。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两个有才人,一个怀才不遇,一个背井离乡,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两人依依惜别 。此时,黄云遮天蔽日,绵绵延延,千里不断,夕阳西下,太阳已不再璀璨夺目,而是有些黯淡无光 。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群群大雁,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仿佛听到有壮士长啸 。面对离别,高适依然豪情万丈,气度非凡地拍拍董大的肩膀,大声说:兄弟,你大胆地往前走!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人不识你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这首诗之所以出类拔萃,传遍大唐,名扬千古,是因为高适直抒胸臆,真情流露,又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坚韧性格,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正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才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从而把最朴素的语言,炼造出冰清玉洁、深情厚谊、催人奋进的诗情 。
2020年12月8号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今河南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 。他出身官宦世家,早岁孤贫,五岁读书,九岁能写诗,二十六岁中进士 。他先后两次从军边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文化风俗,有亲身感受 。他与李白、杜甫为同时代的诗人,相交甚好,尤其是杜甫对其多有提携 。他的诗以边塞、军旅题材为主,其风格与高适相近,所以被后人并称为“高岑” 。他的诗,大多描写边塞生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是个多产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现存《岑嘉州集》就是岑参诗歌的总集 。
今天复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
- 双黄鸭蛋怎么形成的
- 大砖叶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金鱼的寿命一般有多长
- 人工地皮菜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孕妈们来推荐一下使用感棒棒的孕妇牙膏和孕妇漱口水吧?
- 免疫力低下的症状容易患哪种病?
- 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跑步是不是减肥效果最好?
- 王者荣耀情侣名字骚
- 和平精英新出的标记怎么用
- 王者荣耀呆萌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