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朝鲜族建筑( 二 )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 。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 。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 。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 , 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 。
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 。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 , 一般是一列三间,称正房子,中间为堂屋(方言叫桃屋) , 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 。正房子两边建厨房 , 叫耍子 。
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女子上着齐腰短上衣,绣着鳞状花纹,下着无褶长筒裙,以青、红、白三色分为三段 , 外罩前短后长的青色无袖长袍,头缠青布长头帕 , 脚穿钩尖鞋 。男子的服装多为对襟短衣,头缠青布或白布长头帕 。
3、独具民族特色的德昂族花节少数民族的人大都很纯朴,他们会通过各种节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以及祝愿 , 而德昂族花节也是他们最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于德昂族的花节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
清明后的第七天是云南德昂族一年一度的花节 。每逢“花节”这天,花山上风光迷人,上百种野花黄白交错,红蓝相间 , 芳香艳丽 。德昂族喜欢对歌,人们一路采花一路歌,把又香又美的鲜花装满花篮 。从花山回来 , 人们就用采得的各种鲜花赠送友人,以示祝福 。有的将花插在“泼水节”龙亭的周围,插在花罐里、篱笆上 , 有的还用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挂在门上,祝愿幸福安康、五谷丰登 。德昂族人特别喜欢丁香花 。恋人们多以丁香花互相赠送 , 表示永不变心 。
花节的来历
关于德昂族“花节”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妇女,她有一个儿子叫阿佛 。由于母亲日夜操劳,不久眼睛便瞎了一只,阿佛见母亲做不了什么,就常常骂她 。有一年清明节后的第7天 , 阿佛上山砍柴,突见一只老鸹从树上飞了出来,他便拾起石块扔过去,但末打中,过了一会老鸹又飞回来 , 只见它含一条虫正喂一只又老又瘦的老鸹 。阿佛见此景,又羞又悔,连连责骂自己连老鸹都不如,以后他便改变了对妈妈的态度 。
妈妈死后,他痛哭不止 , 把妈妈埋在树下,用长刀在树下刻了阿妈的像 , 并每天送饭到这里仟悔 。后来风吹雨淋,木像褪色裂开,阿佛便取下拿回屋内供着 。每年清明后第7天,就把木像取来用花蘸水洗擦净 。从那以后,德昂族就有了“花节” 。
德昂族花节这一天,响亮的象脚鼓、馒锣声一清早就响彻了德昂村寨 。男女老少吃过早餐后都要打扮一番,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 。姑娘们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身穿艳丽的衣服和统裙,围上叮当作响的藤蔑腰箍,戴上华美的银手饰 , 然后提着竹篮,在和煦的春风里,迎着阳光,走上采花之路 。上山采花之前,德昂族小伙子们都要悄悄地编好几个漂亮的竹盟子,准备上山时,将编得最精致的竹篮赠给自己最喜欢的姑娘 。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 , 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