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有名古诗 最有名的清明节古诗( 二 )


5 , 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 , 野田荒冢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蛰 , 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 , 士甘焚死不公侯 。
贤愚千载知谁是 , 满眼蓬蒿共一丘 。
人们常常将黄庭坚的这首《清明》和高菊卿的《清明》进行对比 , 两者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 , 但是表现形式大不同 。黄庭坚在诗中侧重于描写清明节时期 , 一边是死寂的墓地 , 一边是生机勃勃的春光 , 表现出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 。“人乞祭余骄妻妾” , 通过齐人于璠间乞食这一典故写了愚人的行为 。“士甘焚死不公侯”通过介子推的故事表现了贤人的气节 。但是“贤愚千载知谁是” , 最终都进入了坟墓之中 。
6 ,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 , 寂寂山城柳映门 。
水隔淡烟修竹寺 , 路经疏雨落花村 。
天寒酒薄难成醉 , 地迥楼高易断魂 。
回首故山千里外 , 别离心绪向谁言 。
杨徽之是北宋初期比较有名的诗人 , 他和郑起均负诗名 , 同被后周宰相范质所赏识 , 擢任台省之职 。北宋建立之初 , 二人被贬为外官 , 于是两人以书信往来 , 互诉衷曲 。这首诗写于某一年清明节 , 诗人出郊寻春 , 看到家家户户插柳应节 , 一路上风景无限 , 但是又遇到下雨 , 于是政治失意的凄黯心境即由此隐然透露 。
7 , 李渔:清明前一日
正当离乱世 , 莫说艳阳天 。
地冷易寒食 , 烽多难禁烟 。
战场花是血 , 驿路柳为鞭 。
荒垅关山隔 , 凭谁寄纸钱?
1645年 , 清军攻占南京 , 弘光朝崩溃 。此后 , 清军在江南进行了许多屠杀活动 , 许多城池沦为了废墟 。著名的戏曲家、诗人李渔在第二年的清明节写下了这首诗 , 借纪念寒食节 , 抒发故国之情 , 哀悼死国难者 。此诗中 , 诗人以一个逃难者的眼光来描写寒食节 , 一切景象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 气氛凄惨 , 充满了哀伤的情绪 , 反映了战乱中人们颠沛流离的生活 , 和彷徨、哀伤的情绪 。
8 ,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寒食是中国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 , 在清明前两天 。在寒食节期间 , 家家禁火 , 只吃现成食物 , 故名寒食 。唐朝规定在清明节到来时 , 皇帝会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 表示寒食节已经结束 , 又在给官员提醒不要效仿介子推 。唐朝后期 , 宦官势力膨胀 , 诗人就以汉代唐 , 用汉代的“五侯”代表唐朝的宦官 。“轻烟散入五侯家”就从侧面说明宦官得到了皇帝的宠幸 , 权势很大 。唐朝走向灭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后期的宦官专权 。
9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 , 东风吹柳万条斜 。
大堤欲上谁相伴 , 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是唐朝诗人 , 于公元807年登进士第 , 为人雅裕 , 名声在外 。他平时不喜欢和人说话 , 但是似乎有口吃 , 被称为“嗫嚅翁” 。不过他的这首诗却写得别具特色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襄阳的美丽画面:四周环水 , 烟水朦胧 , 东风吹面 , 杨柳依依 。而最后一句“马踏春泥半是花”可谓点睛之笔 , 和“踏花归去马蹄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