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经典的送别诗 有关送别的诗有哪些( 二 )


第三类:情绪复杂,是送别而意不在送别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较为特殊,是少有的以送别为题却意不在写送别的,当时他受人毁谤,写这首诗,尤其是后两句,其实是在表明真心 。
送别自然是忧伤的,寒凉的夜雨落在江上,我在这里送朋友,心绪孤凉 。一个”孤”字,既写出离别的孤独,又表明自己受谗言误解的孤独心境 。因此诗人心中有事,便对辛渐说:如果洛阳的亲友们问起来,你一定要替我告诉他们,我还是一片冰心,未染尘埃 。
第四类:胸襟开阔,劝告友人:莫怀离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王勃的这首诗心胸阔大,一扫千古离别之苦 。虽然不得不经历离别,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积极地面对这人生诸般失意愁苦,与其凄凄惨惨伤怀伤别,不如看开这一切,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前进,何愁没有朋友呢?况且既然已经有知心朋友,不管在哪里都知道对方的挂念和理解,哪怕相隔天涯海角,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啊!
高适的《别董大》也是同样的胸襟开阔之作: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典型的以哀景反衬乐情 。千里黄云,北风吹雁,再加上大雪,如此昏暗的图景,在这样的场景里送别,怎一个愁苦了得!可诗人却非但不觉得悲伤,反而劝告朋友:不要忧愁前行路上没有知己,天下有谁不认识你呢!想来不论谁听了这样的话,都会一鼓作气大胆前行吧,这种写法和《诗经》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同样的妙用,衬托出诗人异于常人的心胸 。
再来看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与那首满含心事的《芙蓉楼送辛渐》不同,这首诗中的离别之情却不显伤怀,而是十分乐观 。诗人说这次送别并不令人感到悲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此诗佳句 。这两句先肯定后反问:青山连接了你和我,即便离别又怎样呢?明月共同照耀着我们,有何来两乡之分呢?我们都在共同一个天下间啊!
明月既是引发人们思念的一个重要意象,亦是联系山河各地人们的一个连接物,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望向明月,一想起亲友爱人此刻说不定也在望向月亮,就觉得似乎还是在一起望月一般,令人在离别之际多多少少感到些欣慰和释怀 。
第五类:凄楚难消,黯然销魂
离别离别,终究还是凄苦的,因此唐代的送别诗,也还是写惆怅离情的最多 。
如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送别的亭子,自然是天下伤心地,万古伤情处 。连春风也明白别离的痛苦,连柳条都不青了 。一个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离别的断肠,和”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异曲同工 。
再来看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苍苍竹林,寺庙钟声,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一样,光景物一摆,就是一个”愁”字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一个”独”字,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这都是离别所致啊 。
还有白居易的《南浦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