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
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微点: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 。”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
2、《端午日无菖蒲》
宋·余安行
端午日已过,更吟端午诗 。
人间好时节,寂寞强追惟 。
有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 。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佳句 端午节诗句经典古诗】昔人固所嗜,我今莫荐之 。
薄物尚如此,翻思泪交垂 。
微点:诗人的端午日不知不觉指尖流逝,方才恍然人世佳节已过 。不甘心时光的无声无息,他在端午日后的冷清寂寥中追想回忆,要将它记诸笔端 。然而能念起的,是孤身饮酒,都没能按习俗切入菖蒲,求个驱邪避毒的好兆头;更别提没有佳节必备的青棕,分外使人伤怀 。
3、《重午日晚眺》
宋·周紫芝
野艾伤心碧,藂流满意红 。
兵戈人事别,风物岁时同 。
山倚斜阳外,江横醉眼中 。
楚冤终未洗,谁为饷丝筒 。
微点:斜阳余晖中,满山艾蒿浓碧流淌,入目一片惨绿,惹动伤心意绪;而从山间各处汇集来的水流中,满是落花艳红,伴随着水波荡漾,挨挨挤挤,却热闹非凡 。“伤心碧”用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句,因翠绿转浓,从视觉引发心理上的落寞之感 。“满意红”对“伤心碧”,可称工整妙绝 。此句以喧闹的红色与寂寥的碧色对举,冲突更浓 。
4、《小重山·端午》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 。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 。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 。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
微点:读中国古诗词总让人觉得气闷,而没有怒发冲冠的畅快,好像他们只会躲在角落里哀怨或者表明忠心,从来都不会愤怒似的 。最多不过是装疯卖傻,“学呆,妆痴,谁解其中意?”“尽教他争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没有几个敢真正站起来去怒去喊去抗争!这和《诗经》开创的“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与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 。
- 芙蓉楼送辛渐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
- 影视拍摄经常出的问题有哪些?
- 重庆酸辣粉的家常做法
- 如何做酸豆角
- 甜酸猪脚的做法
- 改一个好听的网名
- 迷失的感情剧情
- 有人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
-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