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气不小,被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 。然而,王之涣的作品却很少,归于他名下的,仅仅六首诗而已 。但是,这六首诗质量很高,尤其是《凉州词二首》和《登鹳雀楼》,更是家喻户晓 。前者产生了“旗亭画壁”的典故,而后者则在2011年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教授对唐诗影响力的调查中,被认为高居第四位 。
细想起来,这个排名并不出人意料 。小珏年幼的时候,父母教我的唐诗中,这首《登鹳雀楼》就在其中 。它也应该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启蒙诗歌 。诗歌没有一个生僻字,朗朗上口,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构建了无与伦比的唯美意境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暗含登高望远的励志之意,可以作为陪伴终身的格言 。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首诗,很多学者越来越相信,它的作者并不是王之涣,而是同时代的作者朱斌 。关键的证据,就在于《国秀集》的记载 。
《国秀集》是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的国子监太学士芮挺章选编的唐人诗选,选诗二百一十八首,作者八十八人,从李峤到祖咏 。历代对这本选集的评价不高,认为它依然沿袭了南梁的选诗风格,“风流婉丽”、唱和应酬的作品多,风格豪迈的作品少 。比如李白的作品,就一首都没有入选 。所以,它的“含金量”是很值得质疑的 。
但是,《国秀集》的选诗水平不高,却不能影响它的可靠性 。对于唐朝人来说,这就是一本“当代诗人作品选编” 。芮挺章所处的年代,与朱斌和王之涣相处很近,弄错的可能性很小 。除了作者不同之外,《国秀集》将此诗的名字定为《登楼》,末句也不是“更上一层楼”,而是“更上一重楼” 。
另外两处细节可以不考究,但作者不是同一人,是不是让我们大跌眼镜?对于王之涣这样的大名人,怎么可能闹出这么大的乌龙吗?其实,王之涣在当时,还真算不得出名 。他是门荫入仕,只当了衡水县的主簿,后来又当过文安县尉,终身都是不入流的下僚而已 。
对于这样的文人,新、旧《唐书》都没有它的记载 。唯一在《唐才子传》中出现,也就是那个“旗亭画壁”的著名故事 。别说作品的归属,就是从唐朝起一直到宋朝,各类史料关于他的名字都经常弄错,时而王之涣,时而王之奂,时而王涣,时而王涣之 。
不要惊讶,当时对王之涣的认知就是这么混乱,包括沈括的《梦溪笔谈》和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都弄错了 。如果不是因为在1930年,王之涣的墓葬被盗掘,墓志铭《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出土并记载了他的生平,我们真弄不清他到底叫什么名字 。
既然如此,那《国秀集》中朱斌的《登楼》,又怎么变成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呢?《国秀集》是第一部收录这首诗的选集,唐朝诗集也都是按《国秀集》的记载选取的 。但在宋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宋太宗时期,《文苑英华》第一次将这首诗的作者定为王之涣 。
要知道,《文苑英华》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合称为三大书,地位非常重要 。它收录了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共2000多位作者的两万首诗,绝大部分是唐诗,可以说是宋朝版的《全唐诗》 。
这部选集的地位太过重要,影响深远,至此宋朝人一律改口说《登鹳雀楼》是王之涣所作,包括《梦溪笔谈》和《温公续诗话》 。清朝人孙沫也沿袭这个说法,在《唐诗三百首》中将作者定为王之涣 。《唐诗三百首》的地位太高,流传太广,几乎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
此后,不是没有人发现过这个问题 。《全唐诗》编纂时,就参考了《国秀集》 。但他们已经非常为难了,只好将这首诗分为两处收录 。在王之涣的名下,以《登鹳雀楼》注明,在朱斌名下,以《登楼》注明 。
- 内心伤感失落的诗句 表达伤心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描写大海的诗句 与大海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星星的优美诗句 关于星星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大海的经典诗句 描写大海的古诗大全
- 描写冬雪的优美诗词 关于冬雪的诗句有哪些
- 宝宝身上被螨虫咬的好多痘痘,该怎么办?
- 朱自清散文的感悟与收获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 尿不湿怎么选购
- 5岁半标准身高
- 兔子一个月一窝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