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大海 。我们是农业民族,不常在海里活动 。所以古代诗人很少直接写到海,即使写也是把它当成边界、当成尽头来看待 。比如,我们之前讲《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海并不是诗人关注的主体,诗人只是想说,河到这里就结束了 。还有一种,虽然也写海,但海只算是一个背景 。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望月怀远》),诗人关注的主体是明月,海只是衬托明月的一块大幕布而已 。
但是,这首《观沧海》不一样,海就是他要写的主要内容 。他对大海,有三处形容:其一,“水何澹澹”;其二,“洪波涌起”;其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水何澹澹”形容什么?形容海面的宽广和平静,这是大海的常态 。大海平时是平静的,但是一旦秋风吹起,它又是那么波涛汹涌 。“洪波涌起”,这是多么动荡不定、深不可测的大海呀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这还是人们日常能够看得到的大海 。但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不一样了,它不是真实的大海,而是曹操想象出来的大海 。大海如此辽阔,如此深邃,是不是日月星辰都是从这里升起,又降落到这里呢?这个想象可不一般,它让大海和天空,和天体都连在一起,大得无边无际,气吞宇宙 。就算是没有见过海的人,看到这首诗,也能感受到海的气势了 。
第二,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秋天 。古代诗人感情丰富,听见秋风就想到落叶,进而想到青春易逝,红颜暗老,这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本来,伤春悲秋,属于人生常态,但是这首诗却不一样 。它是不是写秋天?当然是 。就算我们不了解曹操北征乌桓的具体时间,我们至少能看到“秋风萧瑟”这句诗 。那么,在秋风吹拂下,山是怎样的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是草木并没有凋零,相反它还是那么茂盛 。经霜不凋,这是多么英雄的草木啊 。同样,在秋风吹拂下,海是怎样的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海借着风势,掀起滔天巨浪 。这海又是多么有气势啊 。这样看起来,这首诗里的秋景一点儿都不软弱,一点儿都不凄凉,相反,它十足雄壮,十足令人心潮澎湃 。
第三,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人生 。可能有人会说,哪里有人啊?不就是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让我们知道有个人在看海;结尾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让我们知道有个人在唱歌吗?并非如此 。这首诗通篇都是在写景,但也通篇都在写人 。难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背后没有人吗?当然有人 。能够这么看秋天的人,一定是“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英雄吧?事实上,这几句也是曹操的诗,出自《步出夏门行》的第四首《龟虽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背后有没有人?当然也有人 。能够这么思考大海的人,一定是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政治家吧?其实,这几句诗也是曹操写的,出自他的《短歌行》 。
再回到这首诗的背景上来 。曹操为什么有机会观沧海?因为他北征乌桓,回来的时候路过此地 。他为什么又要北征乌桓呢?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打败了河北的袁绍,紧接着就要进军江东,谋求统一天下 。而乌桓就在河北的北面,而且跟袁绍的残余势力有勾结,如果曹操不管乌桓,直接南下,就有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所以,曹操才要先行拿下乌桓 。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已经打败了乌桓,统一的蓝图正在他的心中勾画 。在这种情况下俯视苍茫大海,他又怎能不壮怀激烈,热血沸腾!把这种壮怀激烈的感情放进诗里,再用俊朗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令后世心驰神往的“建安风骨” 。
- 中年男人出轨,最贵的代价是什么?
- 脱发怎么治疗最好生发秘方 脱发治疗方法
- 如何安全科学的减肥方法 最有效的健康减肥方法
- 一个月最后一天的句子
- 这世界上有幸福的婚姻吗?
- 未来10年最有前途的专业是什么?
- 最大的批发网站 批发网站有哪些平台
- 如何修改Mac地址 Mac地址可以在哪里修改
- 妈妈生日最暖心短句 送给妈妈的生日祝福语
- 浙江最新疫情消息 浙江新增12例本土确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