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按照阴历计算还是按照阳历计算?( 二 )


24节气是按照阴历计算还是按照阳历计算?

文章插图
24节气最早产生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所以说与24节气描述最相符的也是黄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华北华南部分地区 。但是我国国土广阔,所以各地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地区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俗语,而有些地区则是“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所以说,区域不同,对24节气的适应情况也不一样,但是到了什么节气该进行什么农事,相信每个地区的老人们都知道 。
二十四节气是依太阳视黄经来确定的,它是太阳历上的东西 。
可是中国古人很早就确认了二分二至 。
中国古人一直沿用的是太阴历 。而理想的岁首是立春,所以每年的岁首又力求基本与太阳历的立春看齐,于是就有“十九年七闰”的算法 。所以中国的古历实际上是阴阳结合的历法 。
于是,二分二至分别在历本上的哪一天就一直是“钦天监”们的必修课又是难题目 。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的引进外国历法知识修订历法,分别于唐、元、明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引进 。
直到明代崇祯年间,第三次历法大修订,才有了相对准确的基本同于现代的二十四节气算法 。崇祯新历因明亡而没有颁行,直到清康熙年间才改名颁行 。此后没有大的修订,一直沿用下来 。
这个不是由“中国古人博大精深的天文知识”来的 。
由于阴历阳历的一年天数不同,又由于“十九年七闰”的插入,节气在阴历上的位置一直是变动的 。所以,在中国农村就会因立春在春节前还是后有各种关于年景的猜测 。明白了以上来龙去脉,就知道各种说法只是瞎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