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首先,简要说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李白二十七岁时,在湖北安陆住了十年之久 。在这里,他结识了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唐代田园诗人),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后来,孟浩然乘船东下到广陵去,李白为其送行 。注意:孟浩然当时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下扬州”,是到景致优美的地方去游历,不是上任或被贬,也不是到遥远的边疆 。
其次,解释诗中的部分词语:1.黄鹤楼,见崔颢《黄鹤楼》的注解 。2.广陵,即江苏的扬州 。3.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4.烟花,形容柳絮如烟的春天景物 。5.碧空尽,指孟浩然所乘之船消失在碧蓝的天边 。尽,消失 。
最后,赏析这首诗 。
这是一首送别诗 。我们学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王维的《渭城曲》,也是送别诗 。但,它们与这首诗的情调却大不相同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二:一是他们所送别的友人,其志趣与去向大不相同;二是李白的性格与创作风格更不同于王勃与王维 。下面就试着用比较的方法赏析李白这首诗 。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两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渭城曲》的前两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三首诗前两句都写了送别的地点与当时的景象 。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但是,李白的诗句中洋溢着对所写景物的美好想象,基调是欢快的;因为朋友要到的地方是令人向往的扬州 。扬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名胜之地,加之当时是太平盛世,送别的季节又是“烟花三月”,正是春意盎然之时;而他的挚友孟浩然又是从黄鹤楼顺长江而下,一路上也必然是繁花似锦 。而且,到了扬州,更会享受那“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美景与生活 。所以,李白没有理由心生凄楚之情的 。但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渭城曲》所写之景物则不然:要么是表现渺茫之意,要么是反衬惜别之情;他们无论如何也欢快不起来 。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之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2.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最后两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渭城曲》的后两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首诗后两句都是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的 。这又是它们的共同点 。但是,李白是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他所写的景物之中,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渭城曲》却都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友情的 。这种不同,不仅可以看出他们送别的友人所处地位与境遇之不同,而且更可以反映出他们性格与创作风格之间的差异来 。联系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赠汪伦》一诗,读者也许就会觉得笔者所说有点道理 。可能有人说:因为上述李白的诗都是写比较愉快情景的,如果表现其不愉快的感情时难道也是如此吗?好,那我们就举他写的《秋浦歌》看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是写愁的,是表现不愉快感情的吧?但是,你看他的诗句里,除了“愁”字,谁能找出表现他不愉快感情的一个字来?而“白发三千丈”一个夸张句,再加上一个“何处得秋霜”的问句,表现出来的是李白对“愁”的真实感受:即使再愁,他也许能写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但决不会写出“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样的句子!这难道不是由他的性格与创作风格决定的吗?
- 程咬金最强出装暴击
- 最受欢迎的房地产人才培养高校 北京市房地产职业大学
- 摩羯男和什么星座最配?
- 有人说“很多年轻人最大的错觉,就是以为钱很好赚”你怎么看?
- 浙江疫情最新报道 浙江多名感染者曾参加同一葬礼
- 2021最火的爸爸生日祝福语 祝老爸生日快乐幽默句子
- 给老婆的一段真心情话 想老婆的情话句子
- 在春天,吃什么最养生?
- 女生练腹肌最快的方法
- 55岁减肥最快办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