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草》这篇课文,相信会勾起很多人的童年记忆,这篇课文,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里盘踞多年 。很多人认为,这篇课文全文只有4句,其实并非如此,这篇课文的全文一共有8句,但是在被入选课本里的时候,这篇课文中的后4句被删减了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语文教材在编撰的时候,选择删掉后面的4句?难不成是担心学生背不下来这些课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草这首诗的诗意全解 古诗草的意思全解】图片:《草》是片段
一、诗歌简介《草》这篇课文,本名叫做《赋得古原草送别》,之所以选择用《草》来当做标题,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考虑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_原题为的含义,于是进行适当做了修订 。想要弄清楚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道理,首先需要弄清楚作者的信息和诗歌创作背景 。
1、作者背景
虽然,很多书上认为唐朝的不少诗人出身于寒门,但是所谓的寒门,其实往往指的是中小官僚或者中小地主家庭,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穷人 。
《草》的作者白居易,他的祖上就是一个中小官僚 。不过,白居易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中唐时代了,当时的天下处于动乱状态 。像白居易父亲这样的地方小官僚,也有朝不保夕的危机,不过,好在白居易的爷爷和父亲比较走运,因此,白居易的童年并没有因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
不过,白居易毕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想要如同自己的父亲乃至祖父那样,继续吃朝廷的俸禄,就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阶层维护 。
其实也不是一定非要通过所谓的“国考”,如果上面有关系,也可以通过举荐等方式得以在朝廷做官 。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白 。李白因为被人举荐给了唐玄宗,最终,他从一个草根变成了大唐的翰林,所以白居易也做了另一手准备,自己也应该开辟一下这条非常规的晋身之路 。
图片:白居易画像与人物简介资料截图
2、创作背景
当时的白居易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他在这个年纪,孤身一个人来到了京城长安去拜会当地的名士 。在当时,名士是非常有话语权的,名士一听说对方只有16岁,觉得他可能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 。
所以没有把年少的白居易放在眼里,并且还嘲笑白居易的名字,表示京城的生活成本可高了,你想在京城居住,可有点不大现实 。
不过,当这位名士在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歌时,却忍不住赞叹白居易的才华,甚至还表示:就凭作者这份才华,想在长安居住那肯定非常容易 。
白居易也因为这位名士的夸赞,顿时有了少年成名的成就,只要一个人有天赋、有才干,想在大都市安身立命,甚至混得风生水起,总是有机会的,白居易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切 。
图片:白居易写诗剧照
二、删减背景前文说过,这首诗在被选择作为课文的时候,仅仅收录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内容并没有被收录到课文之中,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1、后四句内容
这首诗的后4句描述的是一幅让人泪流满面的画卷,野外的野草不断蔓延,甚至古道都长满了野草,这个场景给人荒芜、破败的感觉,同时,让人感到非常伤感 。
在这个场景之下,主人公送自己的朋友离开,配合野草蔓延的景象,朋友离去,给人一种沉重的伤感情怀 。读完之后,脑海里会不断出现这幅画面,而后这种愁绪不断加深,最终,给人一种回味绵长的感觉 。
事实上,这首诗的主旨讲的是离别,其次才是提到草的生命力,而课文在收录这首诗的时候选择的前4句:也就是草的生命力部分,将后半部分的离别情怀悉数删除,当然,这种删除是非常有必要的 。
- 北京地铁试点刷手机支付,为什么试点的只有安卓机没有苹果机?
- 有关爱情的古诗词精选 表达爱情的诗词名句
- 世界上最恐怖的犯罪是什么?
- 七夕节的诗句唯美句子 七夕诗词名句唯美
- 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与秦香莲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怎么看?
- 什么样的女孩才算是精致的女孩?
- 李白的江上吟翻译赏析 江上吟李白赏析
- 经期推迟的病因有哪些?解决方法有哪些?
- 衣服上印的胶印字怎么去掉
- 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的区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