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情的古诗 写友谊的诗句古诗

古代文人大多喜欢喝酒,无论是沦落天涯,辗转山河,亦或是躬耕陇亩,独坐北窗,都离不开酒 。
花间置酒,举杯邀月,这是李白;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是韦应物;东篱把酒,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 。
一壶酒,可浇胸中之块垒,可慰天涯风尘,可解相思情愁 。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今天要讲的这首“约酒诗”是白居易所写,很多人只知一句,而不知全文 。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
白居易是中唐诗坛上首屈一指的大诗人,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
他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9岁那年高中进士 。
虽比不上王维(21岁中进士),但是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唐朝,也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了 。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一度因“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出京城,辗转各地为官 。
不过,他又比大多数文人幸运,晚年先是以太子少傅之职分司东都洛阳,最后皇帝又让他以刑部尚书之职致仕,可享半俸 。
想想李白直到晚年,依然是一介布衣;而杜甫更惨,天涯漂泊,穷困潦倒;还有一直被贬谪的苏轼,晚年虽然得到赦免,却在北归途中病逝 。
而白居易在洛阳的生活可以说是很闲适的,虽难免有几分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愁情,但也无伤大雅 。
诗题中的“梦得”便是中唐另一大诗人,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刘禹锡 。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何时已无从考证,后人皆知的是他们在扬州的那场相逢,刘禹锡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此后两人开始了长达多年的诗歌唱和,《春词》、《和乐天春词》、《咏老赠梦得》、《酬乐天咏老见示》……
前面我们说过,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刘禹锡同样如此,而且也加封了检校礼部尚书衔 。
他们和另一位留守洛阳的诗人裴度,共同组成了一个“诗歌唱和群”,时常宴饮自乐,酣畅高歌,当时许多名士都相从交游 。
这首《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虽暗藏几分难以排遣的愁苦,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了他们开怀痛饮的闲适情怀,以及两人间的深情厚谊 。
【关于友情的古诗 写友谊的诗句古诗】先来看诗歌首联,以“少时”起笔,回顾生平 。
少时的诗人是怎样的呢?
“不忧生计”,只是四字,一个不谙世事,又豪爽阔气的少年形象便跃然纸上 。
“老后”原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风烛残年,饱经沧桑的暮气,但是诗人一个反问“谁能惜酒钱”,虽也有借酒消愁之意,但是这种不惜酒钱的豪气,无形中便淡化了沉沉暮气 。
而紧接着的颔联两句,“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两人“一掷千金”,及时行乐的豪气 。
“共”字将他们争相解囊,以沽美酒的画面描绘得宛在目前,而“十千沽一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写的“斗酒十千恣欢谑”,美酒越贵,便越能反衬他们畅饮的豪情 。
而“七十欠三年”,与上一联中的“老后”相呼应,此时的他们已是67岁高龄 。
杜甫在《曲江二首·其二》中曾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离古稀之年也不过就差三年,再不及时饮酒行乐又该等到何时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