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 。试题立足学科本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延续近年试题风格,以稳为主、稳中有进,加强价值引领和文化渗透;关注学情变化,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平稳推进 。
一、铸魂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我国制作酱油已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酿造酱油的国家 。在发酵过程中,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多种酶,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生物分子分解为风味独特、易于吸收的多种小分子 。全国乙卷第37题以米曲霉发酵制作酱油的工艺技术为素材,围绕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和过程,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类型、生长条件以及代谢特征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智慧,彰显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
2.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渗透生态文明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全国甲卷第6题,以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为问题情境,传达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提示我们要尊重科学,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促进自然环境修复的群落演替,避免盲目行动给自然造成伤害,凸显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
3. 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问题,体现生物学科价值
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态势下,我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抗疫成绩,精准快速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功不可没 。全国甲卷第38题以当前疫情防控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为情境,围绕PCR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体现PCR在诊断检测中快速、准确的优势,传达学以致用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民生问题,凸显社会责任意识与个人担当;试题营造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内生动力 。
4.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应用,树立科学劳动观念
勤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 。生物学科的发展与劳动实践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紧密关联,生物学与劳动实践的内在联系使高考生物在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高考生物试题以遗传育种中的生物学原理和技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劳动观念 。全国甲卷第32题以研究甜瓜性状的遗传特点为情境载体,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及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展现了科学知识在提高植物育种效率、促进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
二、科学选才,深化关键能力考查
1. 以考查理解能力为立足点
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试题信息,去粗取精,把握试题核心本质,是高考能力目标考查的基础 。高考生物立足理解能力的考查,检测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的掌握水平,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高考的选拔要求 。全国甲卷第1题围绕人体内有重要功能的酶、抗体、激素、核酸等化合物,考查学生对不同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特点的比较与综合 。全国乙卷第1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及DNA的数量变化 。这些试题紧密围绕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行综合考查,加强考查力度,旨在引导教学立足学科基础、强化概念认知、依循教育规律,以有效开展教学 。
- 为什么不在初高中设立心理健康引导课?
- 儿子初中毕业,不想上高中,想去国外去留学,他爸支持,我比较犹豫,怎么办?
- 中秋节黑板报高中 中秋节黑板报内容大全
- 西安2018年9月1日开始实行12年义务教育,具体高中学区是怎么划分的?
-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 伦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 世界上曾存在的最大生物是什么?
- 高中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学习高中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技巧、勤奋、学习心理哪个最重要?
- 高中篮球实战技巧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