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一百条历史常识是什么?( 二 )


二、对死亡的称谓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 , 慌慌张张跑来 , 说:'老爷宾天了!'”
宾天的注释是:委婉语 , 特指帝王之死 。曹雪芹并不是误用词 , 有可能恰恰相反 , 是专门用此词来引起读者注意 。《红楼梦》是用“贾王薛史”的兴衰来影射清朝灭亡的所谓“家亡血史” , 其中宾天了的贾敬指的就是嘉靖皇帝 。
三、服饰、匾额上的历史
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衣服上才能绣有龙 , 除了皇帝 , 能够在公开场合穿着龙袍的就是皇帝的母亲和妻子了 , 也就是太后和皇后 , 但也只是出席重要场合才会穿 。普通人穿绣龙服是要抄家的 。
贾家有穿绣龙服的人 , 贾家抱厦上面悬挂着只有皇帝家才有的九龙金匾 , 意味着什么?很显然贾家大院极有可能就是清庭 。
四、食物中的历史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庄头乌进孝进贡的账目:大鹿三十只 , 獐子五十只……鲟鳇鱼两个……
鲟鳇鱼 , 东北特产 , 一种古老而珍稀的鱼类 , 清朝时被命为宫廷贡品 。清朝廷为捕获鲟鳇鱼 , 特令内务府遣锡伯人专司鳇鱼差 。康熙曾三次东巡 , 其目的之一就是亲自到松花江上捕鲟鳇鱼 , 遗憾的是三次都未能如愿捕到 , 可见捕杀鲟鳇鱼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
在当时只有大内皇宫才能吃到的鳇鱼 , 在贾家每年都能吃到 , 显然贾家与清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五、建筑上的历史
《红楼梦》中年底祭祀祖先时是这样描写的: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 , 直到正堂 , 一路正门大开 , 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 , 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
根据中国大清王朝的建筑历史及其所规定的各个级别的府宅的建筑规模 , 像宁国府这种“九重门庭”的建筑只有帝王家才有 , 是帝王的专用 。骆宾王《帝京篇》:“山河千里国 , 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室壮 , 安知天子尊” 。“君门九重”代表着君王的权力 。
六、交通工具携带的历史
古代的交通无非就是骑马、坐轿和乘马车 。坐轿虽然由来已久 , 据史料记载轿子在春秋之前就出现了 , 但直到明清时期才发展成四人抬或八人抬 。
清朝明文规定 , 三品以上的京官和钦差大臣在京城里乘四人轿 , 在京城外乘八人轿 , 另外轿子的颜色也有等级区分 , 而《红楼梦》中史老太君在京城里乘的是八人抬的蓝呢轿 。
七、生活用品中的历史
《红楼梦》第五回 , 贾宝玉到秦可卿的房中午休 , 入房向壁上看时 , 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 , 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 ,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 , 一边立着飞燕舞过的金盘 , 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 , 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到:“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
如此级别的用具岂一个仅仅只是黉门监的贾蓉之妻能够受用得了的?是否也能说明一个问题——秦可卿的身份非同一般?
八、家庙与道观揭示的历史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说 , 贾政想把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 , 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挪出大观园 , 发往各庙去分住 。正好贾芹想找事做 , 贾芹之母求了凤姐 , 凤姐依允了 , 便把这些沙弥道士送到铁槛寺 , 由贾芹管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