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 , 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 , 7岁启蒙 , 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 , 勤学好问 , 博闻强记 , 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 , 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 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他不囿于四书五经 , 多方寻求课外读物 , 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
2、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 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 , 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 。鲁迅少年时代 , 祖父因科场案下狱 , 父亲病故 , 家从此中落 。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 , 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 。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 , 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 , 世态炎凉 , 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 , 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鲁迅母亲鲁瑞 , 农民的女儿 , 品格高尚 , 对鲁迅影响很大 。
【鲁迅的背景生活资料】3、1898年春 , 鲁迅离开故乡 , 满怀人生新的希望 , 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 翌年 , 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 , 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阅《时务报》 , 看《天演论》 , 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 , 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 , 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
1902年 , 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 被官派赴日留学 。他先入东文学院学习日语 , 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 。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 , 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 , 课余“赴会馆 , 跑书店 , 往集会 , 听讲演” , 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6年 , 鲁迅在事实面前 , 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 , 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 , 便毅然弃医从文 , 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 选择了文学艺术 , 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 , 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 。鲁迅认为 , 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 , 不在于物;在于精神 , 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 , 不在于“众人”;要“立国” , 必先“立人” , 而“立人”的关键 , 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
4、辛亥革命前夜 , 鲁迅回到祖国 , 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 , 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 , 后又回到故乡绍兴 , 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他一方面教书育人 , 培养青年 ,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 , 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 , 不久 , 随教育部迁至北京 , 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 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 , 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 鲁迅深受鼓舞 , 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 , 写文章 , 办杂志 , 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 。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 , 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 , 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8年 , 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 , 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 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此后 , 鲁迅“一发而不可收” , 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 , 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 , 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 好听的古代男孩名
- 护发精油的使用步骤 护发精油的使用步骤
- 鲁迅的简介
-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
- 鼓励学习的诗句分享 鼓励学习的诗句有哪些
- 萨摩耶性格残忍吗?
- 最好的重阳节诗词 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 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 元宵的诗句有哪些
- 提高外卖人员的准入门槛 在餐盒里小便外卖员被拘留14天
- 重阳节优美句子简短 有关重阳节的诗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