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已经到了“两个世界”的境界 , 不是卖梳子 , 而是卖护身符 , 让客户的价值最大化 。 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 这是发生在精彩公司成立之初的一个故事 。 为了选拔出真正具有abc效力的人才 , 公司要求每个候选人都要通过一个测试:以赛马的方式卖出100把奇妙的智能梳子 , 卖给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 。 这个怪问题 , 怪问题 , 可谓是绝无仅有 , 用心良苦 。 
几乎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没有错?很多人打退堂鼓 , 但还是有A、B、C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当一周的最后期限到了 , 三个人回到公司汇报他们的销售实践结果 。 A老师只卖了一个 , B老师卖了10个 , C老师居然卖了1000个 。 同样的条件下 , 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公司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销售经验 。 
A老师说 , 他跑了三个寺院 , 被无数和尚骂追 , 但他依然不屈不挠 , 最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 , 买了一把梳子 。 
B老师去了一个著名的古寺 。 因为山高风大 , 前来祭拜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被吹乱了 。 乙老师找到方丈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 每个香案前都要放一把木梳 , 好让男女梳头 。 ”方丈认为有道理 。 庙里有10个香案 , 我就买了10把梳子 。 
C老师来到深山中一座远近闻名、香火鼎盛的寺庙 , 对住持说:“凡来参拜的人 , 都有一颗虔诚的心 , 应当还寺 , 保佑平安吉祥 , 鼓励多行善事 。 我有一批梳子 , 你的字写得很好 。 可以刻上‘积善梳’二字 , 作为礼物送给 。 ”方丈喜出望外 , 立即买了1000把梳子 。 
公司认为 , 三位候选人代表了营销工作中的三类人员 , 各有特点 。 A老师是一个执着的推销员 , 优点是努力、执着、真诚 。 B老师有观察事物和推理的能力 , 能大胆想象 , 因势利导 , 实现销售;C老师通过对目标群体的分析研究 , 大胆创造 , 有效策划 , 开发出新的市场需求 。 
 。 由于丙先生过人的智慧 , 公司决定聘请他为市场部主管 。 
更令人振奋的是 , 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 , 一传十 , 十传百 , 朝拜者更多 , 香火更旺 。 于是 , 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 。 这样 , 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 000把梳子 , 而且获得长期订货的优异成果 , 实现了营销工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 而对于公司而言 , 最大的收获还不是订货单 , 而是丙先生这位创建非常之功的非常人才 。 
把木梳卖给和尚 , 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 , 但不同的思维 , 不同的推销术 , 却有不同的结果 。 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 , 那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 
卖木梳给和尚这个题目初听觉得很矛盾 , 这是因为我们的定性思维告诉我们木梳的功效是用来梳头发的 , 和尚没头发 , 不能卖 。 客户群为零 。 卖的一把也只是给人挠养 , 梳的最基本的功能都没发挥 , 等于卖了一个挠养耙给人 , 把梳的价值转向到最小一部分 , 并且很难遇到 。 
再看:和尚没头发 , 来庙的人是有头发的 , 在这里你能向佛求你的所愿 , 人们有所求时必定是恭敬的 , 形象当然要注意 , 给香客整理整理头发也好 , 基本发挥了梳的最基本的功能梳发 。 理论上这部分客户群很小 , 一庙一梳也就可以了 。 现实中庙里不大可能有这种梳子 。 
再看:和尚没头发 , 庙也没头发 , 庙里来的人都头发 , 但大家来庙里不是来买梳的 , 而是求富贵求平安求爱情求健康 , 有求必有所付出 , 佛说要积善 , 积善可以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 但最好有个载体能时时提醒 , (还有一例是说这梳子是经过开光 , 可以梳尽三千烦恼丝)这时的梳子已经不是梳子 , 而是积善的符号和形象 , 是解除烦恼的心理工具 , 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 , 是一种无形的价值 。 无形价值肯定大于功效大于无效价值 。 但现实中人们买的可能性很小 , 梳子是俗物 , 庙里卖俗物 , 再多的无形价值也和其精神本质有冲突 。 
- 苹果怎么把通讯录导入另一个手机 怎么把通讯录导入另一个手机
- 怎么把文件夹加密码锁 怎么把文件夹加密码
- 手机照片怎么上传到电脑上 怎么把手机里的照片传到电脑上
- 如何把手机上的相片传到电脑上 怎么把手机上的照片传到电脑上
- 怎么把多张照片合成一张图片 怎么把多张照片合成一张
- 怎么把图片上的文字提取出来 怎么把图片上的文字提取出来
- 狗狗老扑人怎么办
- 把羊养肥的方法
- 宝宝拍嗝正确方法和技巧
- 怎样制酸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