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故之佛陀一苇渡江

佛教是如今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从古至今佛教已经有了许久的历史,也流传下来许多的宗教故事,许多的故事都是在民间不停地流传,你知道佛陀一苇渡江的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苇渡江是达摩祖师的宗教故事 。达摩传说渡过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苇上过江的 。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 。
关于“一苇渡江”的解释,儒家有不同的说法 。他们认为“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大束芦苇 。因为《诗经》里面有一首《河广》,诗中说:“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唐人孔颖达解释说: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 。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科学的 。
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 。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 。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
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 。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 。
【佛教典故之佛陀一苇渡江】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 。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120多年 。定山寺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
竹林找到达摩“一苇渡江”石刻这块“达摩画像石碑”是明代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所刻的,在碑上,达摩络腮圆眼,拱手站立在渡江芦苇上 。在画像左侧篆刻着“大明弘治四年辛亥岁三月季春定山释子八十翁……”字样的文字 。
“这块石碑是1491年由80岁的临济宗三十二世住持高僧手绘的,主要描绘的就是达摩当年渡江的故事!”负责恢复和复建南京定山寺的智光法师回忆,在《梁史》和浦口地方志书中,都曾经记载过达摩在定山寺居住的故事 。
此次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挖掘出定山寺遗址,加上这块明代石刻的印证,“我们可以确认,这里就是1500年前达摩的真正驻锡(居住)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