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重视一战,是因为这场战争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由盛转衰的末日辉煌;英国人热衷于纪念一战,是因为通过重温这段历史,老迈的大英帝国可以凭吊一百年前曾经拥有的尊严与荣耀,为现阶段维持其大国地位找到一些历史依据 。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在英国人看来,两场世界大战判若云泥,一战让英国人倍感自豪,二战则令英国人颇为打脸 。假如英国不重视一战、却过于关注二战,这就等于是在自我揭短;假如英国人把纪念一战的劲头拿来用于纪念二战,则无异于“哪壶不开提哪壶” 。
一战是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顶着落日余晖打的最后一场主动仗;二战是英国在国力日渐衰败的情况下,因错误推行绥靖政策致使德国坐大坐强、最终祸及自身而被迫打的一场窝囊仗 。
一战之所以主动,是因为英国自始至终在协约国中充当主导地位,率先出兵在西线抗击德军,力挽狂澜般地阻止了法军的溃败 。在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中,更是以一国之力硬扛德军,并最终取得胜利 。一战前夕英国人口总数为4600万,战时动员兵力总额为570万,阵亡人数高达90万 。直到美军于一战末期加入战局,英军始终率领着众多殖民地军队在欧洲战场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赢得一战胜利,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
二战之所以窝囊,是因为张伯伦政府错误估计欧洲局势,既不严格监督《凡尔赛条约》的执行情况,也不及时修订《条约》中的过时条款,在本国日渐下滑的国力制约下,却一再默认希特勒政权的野蛮扩张,最终养虎为患、贻害欧洲,并最终导致铁杆盟友法国的覆灭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对于二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丘吉尔执政期间,英国虽终止了绥靖政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斡旋苏、美两国参战上,先是力求“祸水东引”,迫使苏联对德宣战;后又联合美国遏制日本,终于促成“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
在正面战场上,英国除了不列颠空战以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值得吹捧的二战期间著名战例,以至于众多英国绅士把明明是一场撤退的敦刻尔克战役,硬说成是一场胜仗 。二战前夕英国人口总数为4800多万,战时动员兵力总额不到300万,伤亡人数合计仅为26.5万人,付出的人力代价远不及一战 。可见,说起英国对于二战的贡献,的确是乏善可陈 。
原因是他们最后刷存在感,另外英国在一战中是拥有话语权,这是他们重视的原因,相反英国在二战中他们是老二,老大是美苏,也就是说老二有啥好纪念的 。
一战,虽然英军有重大伤亡,但他们伤亡人精,却在旧中国面前不值得一提,咱们旧社会在一战中有两千万人员伤亡,绝对是一战所有国家的总和,而英国在一战死亡人数才一百万人,英国重视一战甚于二战,目的是剌激某些大国?假装猫哭耗子吗?要知道一战之前我国旧社会差点被八国联军瓜分了,而且还火烧圆明园,还犯下各种严重罪行,英国倒好,偏偏纪念一战,他们是什么意思?起码14亿分之一的我,至少这样认为 。
英国担任霸权国的时间太长了,他们在全球都有殖民地,现在的英属成国,也以前的英国殖民地,目前英国还不承认自己没落,继续勒紧裤腰带来制造航母,抱着美国大腿来蹭热度,还在亚洲和南美颠倒黑白 。
英国军队在一战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战要是没有英国还真是难打,虽然他们处没落时期,但他们科技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就是英国保持不完全衰落的原因,二战中各国都没有雷达,英国倒好,破解了希特勒的密码,让其处于不败之中,一战时期的英国也是在航母方面领先全球,也就是说有战略目光 。
- 淘宝显示发货但是没有物流信息是为何?怎么办?
- 我国生育率跌至1.3,2020年出生人口创新低,人们为何不生娃了?
- 为何慈禧下葬时穿“红裤衩”?
- 赵高为何死在子婴手上
- 青花瓷器为何产生在元朝?
- 赵武灵王被儿子赵何困死沙丘,为何赵何死后被称为“惠文王”?
- 世界如此之大,为何中国人口世界之最?
- 伦敦是哪个国家
- 深海里面基本看不见,为何很多生物却长的狰狞可怕?
- Angelababy发微博祝福黄晓明生日快乐,却未得到回应是为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