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在历史上如何?( 三 )


正始四年(243年) , 典韦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
在《三国演义》中 , 典韦擅使两枝铁戟 , 重八十斤 。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人 , 提着仇人首级经过闹市 , 数百人不敢近 。因驱猛虎过涧 , 被奉命寻找人才的夏侯惇认为是奇才 , 推荐给曹操 , 由于可单手举起欲坠的旗杆 , 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 。后曹操欲为父报仇而进攻徐州 , 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 。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被困于濮阳西寨 , 典韦以十余枝短戟刺杀敌军 , 一戟一人坠马 , 并无虚发 , 又挺双铁戟驱赶吕布手下四将 。此后曹操中陈宫之计被困于濮阳城中 , 典韦拼死保护曹操逃出四处起火的濮阳城 。后张绣投降曹操不久后由于曹操侵犯其叔母而再度反叛曹操 , 其部将胡车儿请典韦饮酒 , 将其灌醉 , 乘隙偷走其双铁戟 。张绣发动叛乱 , 典韦独身一人于曹操营帐辕门前奋力抵挡敌军 , 终因寡不敌众 , 背后中枪 , 血流满地而死 。死了半晌 , 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 。
在《三国演义》总共一百二十回中 , 典韦出现于第十回 , 退出于第十六回 , 共存在了六回 , 可谓出场时间短 , 位至领军都尉 , 可谓职位卑微 。他的引人之处在于他的“勇力过人” 。
文中介绍:典韦 , 陈留人 , 时“操在兖州 , 招贤纳士……夏侯惇出射猎 , 见韦逐虎过涧 , 因收于军中 。今特荐之于操 。”“逐虎过涧”是对典韦“勇”的描述 。而对“力”的描述则反映为“所使两枝铁戟 , 重八十斤 , 挟之上马 , 运使如飞 。”以及“帐下大旗为风所吹 , 岌岌欲倒 , 众军士挟持不定 , 韦一手执定旗杆 , 立于风中 , 巍然不动 。”这两件事很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勇力过人 。
典韦初司帐前都尉 , 保护曹操是他的职责 。
第一次曹操与吕布大战 , 被四将所围 , “箭如骤雨将来 , 操不能前 , 无计可脱 , 大叫:‘谁人救我!’典韦乃踊出 , 手挺双铁戟 , 大叫‘主公勿忧!’……以飞戟刺敌 , 立杀十数人……四将不能抵挡 。” 曹操及时得救 , 典韦因功被加封为领军都尉 。
第二次救曹操是因曹操中了吕布之计被困城中 , 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重重操 , 又三次“冲烟突火”杀入城去 , “从初更直混战到天明 , 杀开条大路而走” , 最终将曹操护送回寨 。
第三次降兵夜反 , 无数军马步兵杀入营门 , 枪如苇列 。典韦武器被盗 , “身无片甲 , 上下被数十枪 , 兀自死战 。腰刀砍缺不堪用 , 即弃刀 , 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 , 击死者八九人 。群贼不敢近 , 只远远以箭射之 , 箭如骤雨 , 韦犹死拒寨门 。争奈寨后贼军已入 , 韦背上又中一枪 , 乃大叫数声 , 血流满地而死 。”尤其最后一句:“死了半晌 , 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 。”把典韦勇猛无敌、誓死效忠渲泻得痛快、淋漓、酣畅到极点 。“曹操赖典韦当住寨门 , 方得逃奔” 。
正因为典韦三次救操 , 所以连这个“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心之徒”也亲自哭而奠之 , 虽然曹操的长子及爱侄也同时殉命 , 但操叹曰:“吾折长子、爱侄 , 俱无深痛 , 独号泣典韦也!”甚至一年之后 , 曹操行军经由故地 , 仍不禁放声大哭 , “且即下令屯住军马 , 大设祭筵 , 吊奠典韦之魂 , 并亲自拈香哭拜 , 祭毕方祭侄及长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