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季札①之初使,北过②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③,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④谁予⑤乎?”
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⑥吾心哉!”
注释
-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贵族 。
- 过:拜访,探望 。
- 上国:春秋时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 。
- 尚:还,仍然 。
- 予:赠予,给予 。
- 倍:同“背”,背叛,违背 。
季札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还要把宝剑送给谁呢?”
【季札赠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季札挂剑文言文翻译】季札说:“不是这样的 。当初我心里已经决定要把宝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文言知识说“予”:“予”的本义是“给予”,读yǔ 。如上文中的“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予”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 指“赞许,称誉”,读yǔ 。如《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 。”又如,“嘉予”的意思是“赞许” 。
- 指“我”,作代词,读yú 。如《爱莲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又如,《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这则典故在《史记》、《新序》中均有记录,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多次在作品中提到此事 。
“诗仙”李白在《陈情赠友人》一诗中有这样几句:“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 。因为封于延陵(大约在今常州一带),又称延陵季子 。
季札品德高尚,富于才学,却对权位淡漠 。他一生多次出使于各国,在列国之中声名鹊起,成为了天下有名的大贤 。
后人将季札称为“南方第一圣人”,与孔子并称为“南季北孔” 。只是季札没有带学生,也没有成立自己的学说,因此并不是那么有名 。
季札三让王位
吴王寿梦共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 。由于季札最为贤明,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 。季札的兄长也争相拥戴他即位 。但是季札不肯接受,坚持把王位让给大哥诸樊 。这是季札第一次辞让王位 。
大哥诸樊等到父王丧期过后,又准备将国君之位让给季札,但是季札还是坚持不肯接受,这是季札第二次辞让王位 。
大哥诸樊继承了王位,但是他仍然想着季札 。他在临死前将王位传给了二弟余祭,希望沿用这种兄传弟的方式,最终让季札担任吴王 。就这样余祭、余昧先后继承了王位 。
后来余昧身患重病,临终之前,他说什么也要季札接替王位 。季札被逼得没有办法,结果直接逃走了,跑到山水之间隐居了起来 。这是季札第三次辞让王位 。
由于国不可一日无君,最终余昧的儿子僚继承了王位 。
这就是季札让国的典故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启发与借鉴季札的允诺只是生发于内心之中,旁人根本无从知晓,但他并不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自己的承诺 。在季札看来,千金难买的宝剑与信义相较起来,简直微不足道 。这种“信”到极致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地崇敬与感动 。
- 张丞相好草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张丞相好草书文言文翻译
-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书戴嵩画牛原文及翻译
- 欧阳晔破案文言文阅读答案 欧阳晔破案文言文翻译
- 金山夜戏原文及翻译 金山夜戏文言文翻译
- 李广射虎注释及翻译全文 李广射虎文言文翻译
- 薛谭学讴的注释及赏析 薛谭学讴文言文翻译
- 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及拼音 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 女娲补天文言文赏析 女娲补天文言文翻译
- 辰皇加点2021
- 鲁哀公悔不用田饶文言文翻译 鲁哀公悔不用田饶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