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
7、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8、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9、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
10、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
11、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
1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13、《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14、《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15、《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16、《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文章内容及图片有部分来自网络,若侵权可删除,一并致谢 。
感谢邀请!首先是对已逝亲朋好友的怀恋,清明节让人看到了死者所能受到的来自生者的尊重,生命可以是有限的,但是延续与纪念是无穷的 。
其次,是对“本”和“根”的一种追溯和坚守,没有“根本”,人就是浮萍,到哪里都是漂着的,到哪里都不踏实 。
再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清明节在历史上有一定的意义,变成传统节日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 。
最后,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刚刚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人们渴望温暖,借着清明,走进自然,放松身体和灵魂 。
这四点的产生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为逃避政治迫害而流亡国外 。在逃亡过程中,介子推割肉救了重耳,重耳登上王位后不仅没有封赏介子推,还在小人的建议下将介子推烧死,最开始的清明就来自介子推希望晋文公重耳治理出一个“清明”的国度,也是重耳对介子推的怀恋 。
也有一说,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 为什么感觉现在机票这么便宜?
- 倍科对开门冰箱有哪些优势
- 晶虹冰箱保鲜技术怎么样
- 梦见逝去的亲人留恋在老宅,是怎么回事?有什么预兆吗?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什么家家早晨起来插艾条?
-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台词大全
- 为什么有的男人认为女人怀孕,生孩子,带孩子都是在玩?
- 如何打繁体字
- 千年神龟真的存在吗?世界上最大的乌龟有多大?
- 干什么挣钱来得快 现在做什么赚钱最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